2013年09月30日13:03 來源:新華網
和世界多國相似,日本也存在“網絡謠言”,包括侵犯隱私的誹謗中傷言論和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言論和信息等。 |
和世界多國相似,日本也存在“網絡謠言”,包括侵犯隱私的誹謗中傷言論和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言論和信息等。
日本法務省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因在互聯網上遭到誹謗中傷而向警方咨詢的案例越來越多,2001年為2267起,2006年增至8037起。
在日本,網絡謠言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案例也不少,2012年,日本一家信息技術公司的職員利用木馬程序遠程操控他人電腦,先后冒用7個人的名字向幼兒園等發送恐嚇郵件和發布網絡虛假留言。
為了應對網絡謠言,日本法務省在人權政策中明確提出“防止惡意使用網絡侵犯人權”條款,並設立24小時熱線的“網絡人權咨詢窗口”。在網絡謠言或不實信息構成侵害名譽、隱私或妨礙他人業務等情況下,受害人或組織機構可以向熱線或警方咨詢,並依據相關法律提起訴訟。對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由政府和警方出面依據相關法律解決。
不過,日本大阪經濟法科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指出,關於針對個人的誹謗中傷或不實言論,互聯網的特性導致鎖定謠言制造者存在難度、追究散布者牽涉面廣,因此即使明顯構成侵權和違法,隻要沒有后續“犯罪”,警方一般不會“動真格”。
國際交流基金日中交流中心事務局長片山啟說,日本目前在防范網絡謠言方面更多依靠的是技術手段和道德手段,即加強網絡安全技術和呼吁民眾“自肅”和“自衛”,“自肅”即在互聯網上發言或傳播他人言論時多考慮對社會和他人造成的影響﹔“自衛”即加強對網絡風險的認識,注意盡量不透露個人信息、隱私設置、賬戶密碼等。(楊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