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13:34 來源:環球網
自民黨、公明黨、民主黨等超黨派議員組成的“酒問題議員聯盟”決定通過議員立法的方式向正在召開的臨時國會提交一份《飲酒健康障礙對策基本法案》,以此促進日本國民適量飲酒。 |
香港中評社10月18日文章,原題:中日關系冰凍三尺 日政府應反思歷史 中日關系緣何波詭雲譎?中國領導人和相關部門態度的背后又有哪些因素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的?16日,澳大利亞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治學教授克裡·布朗(Kerry Brown)於日本《外交官》雜志發表評論文章從歷史的角度解讀和剖析了造成中日關系持續緊張、反覆無常的原因。
要理解中國做出現在系列舉動的原因,就要了解中國8年抗日戰爭的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應該遭受中國從1937開始(至1945年結束)的抗日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而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日本更應該反思歷史,不能再一意孤行,進行當前一系列復辟“帝國主義”的行為,否則,中日關系或會難以繼續推進。
我們現在正處於眾多中日雙邊關系降溫時期中的一個,當前這種時期也構成了兩國過去幾年波動關系的一部分。如果我們想弄清楚為何中國與日本的關系是如此的復雜和易被激化,那麼閱讀一下英國歷史學家拉納·米特(Rana Mitter)關於抗日戰爭的敘事史著作《抗日戰爭:為生存而奮斗(China’s War With Japan 1937-1945:The Struggle for Survival)》,或許會有幫助。根據書中所寫,包括平民遭受機械化日軍屠殺、時至今日恐懼仍根植於中國人集體記憶之中的南京大屠殺,以及1937年的上海淪陷(1937年11月11日,上海淪陷)。
對中國人而言,唯一能從抗日戰爭中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人是不值得信任的盟友,歐洲人則是無止境的麻煩和干預制造者,他們一直試圖以別國的利益為代價來保全自己的利益。與此同時,在中國孱弱的時刻,日本人表現出的是冷酷無情,日本人差點消滅中國。當然,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主張共和的精英人士已經離開了這個國家。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應該遭受中國從1937開始(至1945年結束的抗日戰爭中)所遭受的苦難。
世界從這段黑暗的時光繼續前進。但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陰影仍然投射在亞洲歷史之上,特別是在中國國民的記憶裡揮之不去。這就是為何日本與中國領導人之間的關系將會一直緊張——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會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正如米特在書中所強力論述的那樣,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鑄造在七十年前之上的世界之中,如果我們不了解中國背后的歷史,我們就不能夠正確地理解中國為何有時會做出這樣或那樣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