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08:38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美國之音”稱,安倍推行的保守主義議程包括修改日本戰后和平憲法,加強日本防御態勢,以一種較少道歉的基調重新修改戰爭歷史。 |
安倍把日本帶向何處?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稱,中日關系持續惡化,反映了日本在歷經20年衰退后影響力下滑和中國在經濟外交等領域快速崛起導致的國際權力再平衡。俄羅斯liga網站題為“日本准備與中國爭奪影響力”的文章稱,安倍表示日本將在亞洲發揮更大作用,旨在阻止中國影響力增強。
《華爾街日報》在刊登安倍專訪時評論說,訪談中的觀點體現了安倍長期以來的民族主義立場。“美國之音”稱,他推行的保守主義議程包括修改日本戰后和平憲法,加強日本防御態勢,以一種較少道歉的基調重新修改戰爭歷史。
《福布斯》網站文章說,盡管人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安倍經濟學上,但是安倍任職期間影響最持久和最重大的“遺產”將是為日本確立一條更加強健和獨立的外交與國家安全道路。文章認為,對於安倍來說,部分原因是他為了盡孝,完成他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的遺願:一個不屈服於美國的更加強大的日本。同時,也是他對今天和明天地緣政治必然趨勢的解讀:中國和美國尋求一個穩定的美中暫時妥協,這種必然的趨勢預示著美日同盟關系將要發生深層次的結構變化,如果安倍的目的在於短期內削減美國對美日安全關系的主導權,如果他長遠的目標是希望結束這種關系並且准備建立起獨立的國防態勢,那麼他該做什麼呢?答案就是他目前在做的事。
安倍自感有了與鄰國硬碰硬“資本”。日本埼玉大學客座教授武者陵司撰文稱,高支持率、執政黨在國會上佔據優勢和日本民眾要求國家擁有強力領導人的向心力,讓安倍這個保守主義“世界最弱”首相得到“最強發揮”。他說,現在世界最重要的地緣政治課題是共產主義中國成為經濟強國,這個在體制上非常巨大的“錯位”該如何應對?從這個角度來看,安倍登場具有地緣政治學和歷史必然的要素。
劉江永認為,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制造“中國威脅論”,這是冷戰后日本調整對華政策的前兆。這樣做的目的是在國內制造輿論,突破戰后自我束縛,增強軍事力量,修改和平憲法。他表示,日本下一步必然會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軍事進一步外向化,政治上進一步右傾化,外交上進一步聯盟化,搞針對中國的“美日+1”的小聯盟。目的就是要為日本在軍事上鬆綁,對戰后國際秩序形成挑戰。
不過,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學者27日告訴《環球時報》,經濟隻解決了匯率問題,經濟改革問題遠沒有解決,能否做到經濟繁榮還是個問號。日本想在安全上發揮更大作用,能否撼動和平憲法也是個問號。
日本著名作家落河信彥在日本雜志《SAPIO》11月號上撰文說,假設中國軍方強行登上釣魚島,奧巴馬也不會動用美軍。因為對多數美國人來說都不知道釣魚島的存在。安倍稱為日本政府制定獨自的外交安保政策——“他能否勝任,我有很大疑問”。安倍也和奧巴馬同樣,因為自己輕率的發言束縛了自己的行動,如此愚蠢的行為還不斷重復進行。落河信彥說,安倍宣言參拜靖國神社不過是為了獲得人氣,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性。(藍雅歌 文玉 蕭達 王剛 暨佩娟 青木 段聰聰 陳一 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