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6日08:16 來源:人民網
目前,中日關系雖未完全走到絕境,但面臨著沖突與合作並存的尷尬,並將陷入長期冷戰狀態。 |
2012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度執政以來,一改過去的施政方針,全面展開“地球儀外交”,大力推行和兜售“積極和平主義”主張,四處結盟拉網,主動耀武發聲,倒行逆施,草菅民意,不顧亞洲鄰國及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反對和譴責,篡改否定歷史,帶領日本在復辟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目前,中日關系雖未完全走到絕境,但面臨著沖突與合作並存的尷尬,並將陷入長期冷戰狀態。何以致此?
不思己過的心理。受恥辱文化影響,日本人認為,哪怕是壞事,隻要自己不說,即使做了也無所謂。因此,日本對二戰期間的侵略行為以及給亞洲國家造成的深重災難沒有絲毫愧疚。安倍是日本政壇中強硬的右翼人士,多次否認日本的戰爭罪行,提出“日本戰犯不是罪犯”的觀點,多次對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開脫。另外,1945年日本人均GDP不到100美元,現在高達約3萬美元。是什麼拯救了日本?日本實現戰后奇跡般的經濟復蘇,主要得益於別國難以置信的寬恕,在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中蒙受巨大損失的中國放棄了戰爭賠償,但日本人的內心從來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極端“右傾化”行徑。作為日本“右翼”勢力的典型代表,安倍上台后,就想給支持他的右翼組織一個交代,急欲有所作為。2013年4月28日,日本安倍內閣主辦的主權恢復日紀念儀式結束后,作為首相,安倍帶領參加者齊聲三呼“天皇陛下萬歲”﹔2013年12月26日,在執政一周年之際,安倍公然挑舋中、韓等國,悍然參拜靖國神社﹔同時,還默認、支持修改教科書,並在“慰安婦”、南京大屠殺等問題上,歪曲、否定歷史事實,左右民意,進行政治控制。
強硬對抗的姿態。長期以來,“修憲”一直是安倍追求的畢生目標。為實現國家“軍事正常化”,引領日本重新走向“強軍立國”,一方面,否定戰后體制。日本認為,和平憲法導致日本成為“特殊國家”,這並非日本所願,戰后體制是別國強加給自己的,是對他們的不公正待遇,因此必須改變。另一方面,拋制“安保三箭”,加緊國內立法,迫不及待地解禁並落實集體自衛權﹔同時,增加國防預算開支,大肆購買先進武器裝備,整軍備戰,積極參加與美菲等國的聯合軍演。再一方面,修改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公開向越、菲等國出售、提供武器裝備。
另外,日本獨特的島國環境及惡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日本人強烈的危機意識,這種意識直接培育了日本人狹隘的國家主義。而這種國家意識一旦遇到合適的條件就會導致走向極端。因此,安倍積極推行他所主張的“積極”外交和安全政策,拉攏伙伴、廣結同盟,打造對華包圍圈,遏華、制華的意圖彰顯無疑。(國防大學 甄澤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