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日本小學生書包的暢銷,很大程度受益於書包的附加值,即差異化的功能、人性化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消費對象的個性特征。”中國傳媒大學產業經濟學教授姚林青說。 |
■書包只是“魚”,其針對消費者需求所做的人性化、功能化設計才是該學的“漁”
文化傳播公司白領王小姐“十一”黃金周去了日本旅行,長長的購物單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近期被熱炒的小學生書包,售價高達3000元人民幣。王小姐說:“這種小書包價格平均為3萬至5萬日元,貴一些的要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000元)。”
一個小學生書包售價如此之高,消費者為啥還趨之若鹜地跨國搶購?王小姐說:“這款書包值這個價錢。它不僅耐用,能從一年級用到小學畢業,還有很多強大的功能。”比如,孩子沒踩穩往后倒下去,或者汽車從身后沖撞孩子,書包都會起到緩沖作用﹔地震時,孩子可以用書包護住頭部﹔落水時,孩子可以借助書包浮力自救﹔書包裡還裝了定位器,防止孩子走失……可謂安全急救神器。“咱們的小學生書包外表花哨,功能卻太單一。”
“這並不是消費者崇洋媚外,反而反映了我國消費升級后制造業的短板。日本小學生書包的暢銷,很大程度受益於書包的附加值,即差異化的功能、人性化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消費對象的個性特征。”中國傳媒大學產業經濟學教授姚林青說。
不過也有中國消費者吐槽這款小學生書包不符合國情,遭遇了“南橘北枳”的尷尬:形狀固定,沒法按壓,不適合中國課桌﹔容量太小,其他書本還得手裡拎著去上學﹔定位器中國不兼容﹔書包有鋼板,自重不輕,但在中國城市生活地震和落水的可能比較小,徒增負擔。
日本小學生書包“水土不服”恰恰是中國制造的市場機會。日本小學生書包只是“魚”,其針對消費者需求所做的人性化、功能化設計才是中國制造該學的“漁”。中國傳媒大學產業經濟學教授金雪濤說:“制造企業不能隻靠打價格戰來獲得市場。要適應消費升級,制造業就要改變生產和消費兩張皮的現象。一方面,制造企業要善於收集消費者需求的數據,並挖掘消費新傾向﹔另一方面,制造企業還要提供更多的生產性服務,拉長產業鏈,這也是我們長期提倡的制造業從規模經濟向質量經濟的轉型。”
要滿足消費需求的升級,既需要技術,也需要工業設計。“中國制造技術水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但產品營銷還必須強調差異化,要形成差異化,就要做強我們的工業設計體系。”姚林青說。
“可以說沒有設計就沒有制造,二者是共生共長、相輔相成。中國制造在工業設計上與制造業強國還存在很大差距。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工業設計是把產品的所有屬性涉及的因素集成、融合、提升,它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通過產品設計、功能設計、結構設計等來最終完成新產品。另外,工業設計是需要多部門參與、多技術融合來實現新產品的集成性創新活動,這就需要制造業更多地與生產性服務業聯合,整合設計資源,建立設計創新體系,將工業設計分類細化,綜合運用產生最佳效果。”金雪濤說。
不論是日本小學生書包,還是馬桶蓋、絲襪、陶瓷刀等消費者喜愛的商品,必有其“可愛”之處,中國制造應該從中嗅到商機,提升品質,爭取早日把消費者“搶”回來。
《 人民日報 》( 2015年10月1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