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銀行卡在日本頻遭盜刷。隨著旅游旺季的臨近,業內人士提醒,應盡快將手中的磁條銀行卡更換為芯片卡,並在日常使用中提高安全意識,降低發生盜刷的風險。
據介紹,從今年5月1日起,芯片磁條復合卡的磁條交易被關閉。目前,包括港澳地區在內,消費者如果使用內地發行的芯片磁條復合卡,所有交易僅能通過芯片處理。
但是,不少人仍然在使用磁條卡。這種技術相對落后的銀行卡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在POS機或ATM上使用銀行卡時,容易被不法分子通過盜刷裝置竊取銀行卡信息,再利用偽造卡盜刷。
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崢認為,將手中的磁條卡更換為安全性、技術性更好的芯片卡,是持卡人提高銀行卡安全防范首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因為“怕麻煩”遲遲不更換,可能會埋下安全隱患,甚至在未來蒙受不必要的損失。此外,磁條卡容易被“消磁”,一旦“消磁”還需要去銀行網點處理,從使用的便利程度來看也不如芯片卡。
即使為銀行卡換了“芯”,在日常使用時也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降低發生盜刷的幾率。第一步,要保管好自己的卡和密碼。渤海銀行工作人員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公共場所刷卡時,需要注意卡不能離開視線,並要遮擋卡號、密碼、信用卡有效期及卡身背后的最后三位安全碼等信息,以防被犯罪分子記錄。在外出旅游時,不妨用不透明的貼紙將卡背后的末三位安全碼覆蓋住,也能有效降低泄露的幾率。
目前,由於芯片卡支付終端及ATM機讀卡器相比磁條卡終端昂貴,一些境內外地區的商家尤其是中小零售業者,尚未採取芯片卡交易方式,隻接受安全性低的磁條卡。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預備一張余額較少的磁條芯片復合借記卡或者額度較低的信用卡,即使出現意外也能降低損失。
渤海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很多銀行卡信息泄露與網購有關。一些網站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引發信息泄露。在網購時,盡量捆綁小額度銀行卡,並提前設定交易上限金額,開通銀行余額變動短信提醒功能,一旦發生非本人交易,立即撥打銀行客服挂失。
在網上交易時,銀行經常會向手機發送驗証碼,填入驗証碼后交易才能完成。作為支付時的一種安全驗証方式,驗証碼信息可以說是另外一種支付密碼,千萬不要將驗証碼透露給他人,更不要隨意點擊他人提供的網址輸入銀行卡、驗証碼等信息。
另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信用卡背后的簽名條。在境外消費時,大多數時候刷卡是通過核對簽名而並非密碼驗証,因此信用卡背面的簽名欄一定要事先填好。在境外消費時,一定要使用自己名下的信用卡,並備好護照,以備收銀員查驗核實。此外,對於支付時的網絡環境也不能放鬆警惕。使用銀行卡網購時,盡量不要使用公共場合的Wi-Fi。(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