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陸曉鷗、張麗婭、陳思)11月2日,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日語與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研究委員會、吉林大學、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科學協會共同主辦的“2025年笹川杯日本研究論文大賽”決賽在吉林大學舉行。
吉林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院長潘海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日語與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多友、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科學協會會長高橋正征等出席大賽決賽並發表致辭。

吉林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院長潘海英在開幕式中致辭。(人民網記者 陳思攝)
潘海英表示,作為賽事主辦方之一,學院始終重視外語、中日人文交流和日本研究人才培養,致力於構建外語+區域國別研究+國際傳播的復合型教育體系。學院希望通過笹川杯大賽,為全國日語專業學生提供更高水平的學術展示和思想交流的平台。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日語與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多友在開幕式中致辭。(人民網記者 陳思攝)
陳多友表示,本屆大賽共募集到來自全國各院校參賽作品170余篇,這充分展現了笹川杯日本研究論文大賽日益廣泛的號召力與中國日語學界蓬勃的生機活力。他期待各位參賽選手能夠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沉著自信,敢於發揮,善於發揮,在思想交鋒中賽出風格,在學術探索中賽出水平,充分展現新時代學子的卓越風採。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科學協會會長高橋正征在開幕式中致辭。(人民網記者 陳思攝)
高橋正征表示,本次大賽的入圍選手們已經熟練掌握日語並達到較高水平。在此基礎上,從日本的語言、文學、文化三大領域中選定研究課題展開深入探索。在這些研究中不乏許多日本本土人士未曾留意的獨特視角,令人印象深刻。

選手進行論文發表。(人民網記者 陳思攝)
本屆大賽共收到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參賽論文172篇。經過初審和評選,最終確定文化組8篇、語言學組9篇、文學組10篇優秀論文入圍決賽。經過論文發表和評委問答環節,大賽最終評選出特等獎3篇、一等獎3篇、二等獎9篇、三等獎12篇。

選手回答評委提問。(人民網記者 張麗婭攝)
大賽評委、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院長周異夫認為,笹川杯日本研究論文大賽對日語專業開展各領域日本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表示,期待各院校的同學在今后的比賽中取得更好成績,也衷心希望各院校在日語專業的改革和發展中培養出更高水平的人才。

大賽評委、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院長周異夫在閉幕式中致辭。(人民網記者 陳思攝)
高橋正征指出,近年來,參賽論文的內容愈發多元,質量也穩步提升,充分體現了選手們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進步。他表示,期待明年能涌現出更多樣化、更具深度的優質參賽作品,也期待選手們帶來更精彩的學術呈現。
“笹川杯日本研究論文大賽”面向中國國內大學日語專業大一至大三的本科生征集以單人或3人以內的小組為單位撰寫的論文。大賽自2018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八屆,對促進中日大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培養未來承擔中日友好交流的卓越人才和發展中國日語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特等獎獲獎者上台領獎合影。(人民網記者 張麗婭攝)

一等獎獲獎者上台領獎合影。(人民網記者 張麗婭攝)

二等獎獲獎者上台領獎合影。(人民網記者 張麗婭攝)

三等獎獲獎者上台領獎合影。(人民網記者 張麗婭攝)
附:
(一)獲獎學生名單
【語言學組】
特等獎
生成AIを活用したL2日本語ライティング支援と評価の可能性
——ChatGPTとDeepSeekを対象とした実証的検討
大連理工大學 曲浛瑩
一等獎
「うるさい」の意味構造と使用特徴
吉林大學 高宇涵
二等獎
日本語音韻制約との相互作用に見る広東語借用語の音韻的変容:最適性理論に基づく分析
天津外國語大學 祖仁司琦
二等獎
J-POP歌詞における二重表記の分類と機能─音﹒意味﹒視覚の視點から─
中國人民大學 劉逸菲
二等獎
言語の反映構造:福島核問題における中日翻訳の政治と文化的認知のギャッ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董盛卉
三等獎
中國人日本語學習者の作文に見られる文章意識に関する通時的な特徴
福建師范大學 陳昊葳
三等獎
《紅高粱》井口訳の方言語彙における意味の損失
北京外國語大學 王魯蓁
三等獎
コーパスに基づく類義語に関する対照研究─「養う」「育てる」「育む」「培う」を中心に─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伍芷晴 呂佩璇
三等獎
職場における「∼てください」の使用狀況
─テレビドラマ『半沢直樹』を例に研究する─
東北師范大學 曾馨瑤
【文學組】
特等獎
淺草と変格探偵小説におけるグロテスクの生成に関する研究─淺草を中心に─
北京外國語大學 唐家浩 徐子牧
一等獎
京極夏彥小説における女性の「妖怪化」─『絡新婦の理』を中心に─
中國海洋大學 劉汀瑜
二等獎
『水滴』におけるトラウマの表象─「水」のイメジェリーを中心に─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邱群惠
二等獎
『にごりえ』における斷片的物語敘事
黑龍江大學 曹嘉玉
二等獎
江戸川亂歩「陰獣」における<視線>の機能
華東師范大學 俞璐悅
三等獎
破壊裝置としての「共生虫」─村上龍『共生虫』論─
北京外國語大學 胡新悅
三等獎
戦時下における川端康成の文化的立場の研究─『高原』を例に─
湖南大學 於雷
三等獎
仮面と真実の二項対立─三島由紀夫『仮面の告白』における「ピアノの音色」の象徴的な意味─
西南民族大學 何向榮
三等獎
谷崎潤一郎の第二回中國旅行後の中國認識─「対話」の始まりと理解の限界─
上海外國語大學 張月
三等獎
『サロメ』と『愛の渇き』における身體ナラトロジーの比較研究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 鄭睿祺 陳琰
【文化組】
特等獎
日本古典文化における蓬萊イメージの受容と変容
吉林大學 唐可欣 左文杰
一等獎
「雪と士」:中日文化における自然と人間の交差─文學発生學から読み解く─
北京外國語大學 汪皓楠 張淑正
二等獎
遺産としての歴史主體論爭
南開大學 付石
二等獎
モバイルゲーム『陰陽師』における八岐大蛇のイメージ改変戦略分析
上海外國語大學 汪欣然
二等獎
中日SNSにおけるZ世代の情動空間についての一考察─「emo」と「エモい」を例に─
北京外國語大學 陳思宇 陳潤澤 方正兒
三等獎
認知的不協和理論から見る親族視點の葬儀業認識変化
吉林大學 趙晏輝
三等獎
內藤湖南の中國史観のデコンストラクションとその現代における多元的価値の検討
廣州商學院 王嘉偉
三等獎
中日の災害意識と復興モデルの比較研究─大震災を中心にして─
南開大學 劉浩淵 張梅敬 譚茜月
(二)決賽評委名單
語言學方向:
宋協毅 大連大學原副校長、教授
陳百海 黑龍江大學教授
李運博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教授
文學方向:
周異夫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院長、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葉琳 南京大學教授
邱雅芬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日本文學研究分會會長
馬場公彥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文化方向:
宿久高 吉林大學教授
陳多友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日語與國際商務專業教學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方學研究院院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語言文化學院名譽院長、教授
劉雨珍 南開大學教授
和崎春日 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科學協會理事、日本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日本中部大學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