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08:02 来源:参考消息网
价格上升最为明显的是服装类商品,这部分商品在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所占份额达到七成。衬衫、袜子的进口价格均同比增长了10%左右。 |
【《日本经济新闻》1月11日报道】题: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出现两极分化
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正在价格上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服装、玩具的进口价格受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飙升影响走高。另一方面,钢铁、电子零部件等原材料制品的价格则大幅下跌,原因是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引发了价格战。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进口货源地,其出口商品价格形成的两种压力有可能成为旨在实现物价稳定的日本经济的混乱因素。
2014年商品进口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日本进口商品“产自中国”。日本银行的进口物价指数对国内企业进口这些产品的价格变动趋势进行了调查。
价格上升最为明显的是服装类商品,这部分商品在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所占份额达到七成。衬衫、袜子的进口价格均同比增长了10%左右。
百货公司及专卖店的服装进价有三到五成来自于缝制费,这基本上可以等同为劳动力成本。虽然一部分缝制工序已经实现机械化,但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有着“世界服装工厂”之称的中国,高企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引发该国国内服装价格的上涨。中国工人人均工资近年保持着年均10%的增速。
受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日本各家服装公司也纷纷开始调整在中国集中生产的布局。运营“优衣库”品牌的迅销集团原本有九成的服装类产品在中国生产,目前已经降至六到七成。丽娜集团则增加了在缅甸、越南等国的羽绒服生产。
除服装类产品外,从中国进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九成和六成的玩具和运动产品其大部分成本也被认为来自于劳动力成本。一直以来日元贬值并未对推高物价产生过多影响,但还是保持着连年涨价的态势。
另一方面,与钢铁和电子零部件等原材料制品相关的领域则面临强大的降价压力。在型钢等钢铁类进口产品中占据四成份额的中国制品价格从2015年4月开始持续出现负增长,11月的降幅已达12%。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导致同类型产品加速出口海外,整个亚洲市场的行情都在恶化。
竞争激烈的液晶面板和显示器等产品也出现价格暴跌。塑料制品的价格也从2015年9月开始连续三个月下降。原料和零部件价格下降有助于改善以加工型为主的日本企业的收益。
如果人民币加速贬值,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还会加速下滑。瑞士信贷银行驻东京的经济学家白川浩道说:“家电和手机等终端产品正在更多地从中国进口。人民币贬值降低了日本企业的进口成本,成为压低日本国内耐用消费品价格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