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折射中日历史文化纽带

2020年02月14日08:58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折射中日历史文化纽带

新华社济南2月12日电(记者魏圣曜、萧海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既有物质支持,也有精神鼓励。其中,在日本有关组织、友好城市捐助中国的物资包装上,印有含意隽永的偈子、诗句,引发中国网民共鸣。

其中,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的物资纸箱上印有一句话——“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日本舞鹤市向友好城市大连捐出的物资上也印着一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要给中国提供10万套防护服,采访中她还用纸板展示成语“雪中送炭”。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马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源于中日历史上的佛教典故,日本相国长屋赠送中国唐代佛教大德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这首偈子记载于《全唐诗》第732卷,诗题为“绣袈裟衣缘”,感动了高僧鉴真。

“历史上,佛教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纽带作用。鉴真东渡,实际开启了日本佛教正规化的路径。”马光说,无需中文、日文之间的翻译,便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文化气息,说明双方民众的心灵有着共通点,这种心灵共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更暗含着共同面对疫情的努力与期待。

在中日佛教交流上,中国东部省份山东也颇有渊源。山东省东阿县内,不仅坐落着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东阿王曹植的墓,还有一处“梵音洞”,据传曹植听到的梵乐正是从这个山洞中传出。

曹植做东阿王时创作了中国最早的汉语梵呗——鱼山梵呗,被中国佛教界认作汉语梵呗的鼻祖,日本也将之奉为日本佛乐的源头。时至今日,日本佛教界仍会来鱼山参拜曹植墓,鱼山梵呗也成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送柴侍御》,用来表达虽异地相隔但“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的共情和宽慰;“雪中送炭”则是在他人急需时给予物质、精神帮助,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成语。这些偈子、古诗、成语的走红,正代表中日两国有着相似的文化基础、互通的历史文化纽带。

马光认为,近年来,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善力量始终会在对方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友好交流值得肯定与保护。”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日在网上例行记者会上所说,病毒无情人有情,中方注意到了日本人民温暖人心的举动,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人民给予中国的同情、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铭记在心。“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完)

(责编:许文金、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