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8日08:29 來源:新華網
近日,日本防衛省決定獨自研發預警機,加強對中國和朝鮮的監視。 |
企圖靠軍工拉動經濟
日本加大軍事科研力度、發展軍工產業的目的,除了確保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用技術之外,還指望通過發展軍工產業,增加軍品出口,助推日本經濟發展。
安倍身邊的一位高級官員對媒體表示,安倍從根本上調整防衛政策、放寬武器出口限制的初衷,不僅是將軍工產業定位於經濟成長戰略的一環,還要將其作為助推經濟復蘇的“王牌”。激發軍品需求可以引導和促進尖端技術發展,穩定國內就業形勢,有望對軍需產業乃至日本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日本政府已經決定於明年在防衛省設立專門負責防衛裝備技術研發、生產和出口管理的“防衛裝備廳”,加強對軍需產業技術研發和軍需品生產方面的指導和管理。
由於安倍內閣放寬武器裝備出口以及技術轉讓的限制,日本與其他國家的有關磋商最近十分活躍,並已有多個出口和合作意向項目。在今年7月訪問澳大利亞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澳大利亞方面簽署了“防衛裝備和技術轉移協定”,決定從明年開始聯合進行以潛艇為主的船舶流體力學的研究,利用日本的潛艇技術為澳大利亞研發下一代潛艇。
在7月舉行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安倍政府批准向美國出口“愛國者-2”地對空導彈的重要部件“目標探知傳感器”,並批准日本三菱電機公司與MBDA公司聯合開發新型導彈技術。三菱電機公司將利用自己的半導體技術和傳感器技術,與MBDA公司的導彈技術相結合,開發用於F-35戰斗機的新型導彈制導系統。這是日本政府今年4月放寬武器出口政策之后批准的首個武器出口和技術轉讓項目。日本政府還表示願意向印度海軍提供US-2水上飛機,甚至進行聯合開發和生產。川崎重工也在積極推銷自主開發的反潛巡邏機。
日本媒體認為,日本在坦克、戰斗機、潛艇等裝備方面具有優勢,這些將成為今后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強項,巡邏艇、掃雷艇等也將成為主要出口產品。日本武器出口放開之后,就可以將軍工產業的研發和技術優勢轉化為武器產能,盤活軍事工業,搶佔國際軍火市場份額,甚至能帶動出口,改善經濟低迷狀況。
國際社會應密切關注
但是,日本軍事評論家前田哲男認為,安倍內閣希望通過發展軍工產業助推經濟很可能是一廂情願,因為在軍品行業中,熱銷產品往往都是經過戰場檢驗的型號。到目前為止,日本的防衛裝備基本專供自衛隊使用,沒有經歷過戰場檢驗,所以很難想象沒有經過實戰的武器裝備能夠獲得買家青睞。
大阪大學副教授久保田也表示,日本的軍工產業是在保護中發展起來的,雖然在材料和性能方面有一定優勢,但生產成本要比國際市場通常水平高出許多,缺乏競爭力,所以日本的防衛裝備短期內難以在國際市場取得很大份額。
日本與軍事有關的技術研發經費全部由國家支付,每年的研發經費基本上維持在1700億到2000億日元之間,武器裝備的價格則按照生產成本加一定利潤來確定,幾乎沒有競爭,軍工產業的發展完全取決於軍費預算。近幾年,整個日本軍工產業的規模基本上維持在1.9萬億至2萬億日元之間,不到工業總產值的0.7%。
盡管日本軍工產品存在價格瓶頸問題,但日本有高水平的軍工技術人才和相對完善的生產技術,現在已經能夠用獨自研發的技術生產水陸兩用車輛、短程和中程誘導導彈、預警直升機、反潛巡邏機、驅逐艦和高性能潛艇等先進武器裝備,同時也具備了自行設計和制造高性能戰斗機的能力,在無人偵察機和偵察直升機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加上日本在半導體、新材料、超導技術等領域具有世界領先水平,在機械、鋼鐵、造船、核能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擁有較強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放開”后的日本軍工產業將向何處去,將走到何種程度,“軍工利益集團”是否又將影響日本政治決策,這些都值得國際社會關注與警惕。(駐東京記者樂紹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