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全 杜燕 攝
中新網北京2月17日電 (記者 杜燕)隨著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市面上“一墩難求”。在北京西城胡同裡的一間小屋內,“藏”著一整面牆的“冰墩墩”和5000多件奧運相關紀念品。這是“80后”小伙兒張文全20余年的“心血”。最近,他挑選了一隻屬於珍藏版的宇航員版“冰墩墩”送給日本電視台記者辻崗義堂(自稱“義墩墩”)。
“熾擎冰雪·追夢冬奧”主題展2月17日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什剎海黨群服務中心開展。張文全將百余件收藏品轉移到展廳,用張文全的話說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次,他帶著眾多的墩墩們現身並逐一講解展示。限量款、盲盒款、運動項目款、航天員款……形態各異的“冰墩墩”憨態可掬,引得幾位居民捧在手心合影。
除了“冬奧頂流”——“冰墩墩”外,此次展出的還有歷屆冬奧會吉祥物、北京奧運會志願者微笑徽章、奧運場館景觀模型、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等。
如此眾多的奧運藏品,只是張文全的一小部分“資產”。
張文全與奧運藏品結緣,還要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說起。彼時上初中的張文全在電視上看到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對奧運會產生了濃烈的興趣,他就想著收集一些奧運周邊產品作為紀念。當時,他只是零零散散地購買了一些奧運吉祥物、奧運手表、景觀旗等“留存”。
從2008年起,他開啟了“收藏”奧運之旅。北京奧運會期間,作為大學生的張文全成為五棵鬆棒球場成績打印分發志願者,負責把成績報告打印出來送給各個業務口和平台。親身參與奧運會的經歷,加深了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理解和熱愛,也讓他收集奧運藏品的“觸角”越來越廣、越來越深。
他介紹,從2000年至今,共收藏了5000多件奧運藏品。徽章、証件、門票、紀念幣、郵票、飯票、明信片、簽名,火炬模型、場館模型,各式吉祥物、景觀旗,文獻資料、音樂、游戲、文具、書包、衣服……藏品可謂包羅萬象,各色物品擺在位於什剎海胡同裡的家中,可謂建構了一個微型的“奧運博物館”。
展覽現場,他指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稱,僅北京奧運會火炬就有十余把,包括研發版、傳遞版、登珠峰版等,“特別喜歡祥雲圖案,中國味兒十足。自由、有張力的造型,像是在流動著、變化著,孕育著新的東西。”
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從那時起,張文全開始收集歷屆冬奧運會紀念品。
從2019年起,張文全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發布后開始收集“冰墩墩”“雪容融”,尤其喜歡航天員版的“冰墩墩”“雪容融”,因為“一想到我們的宇航員正在太空遨游,感覺特別驕傲和自豪”,而這一款的吉祥物也“特別可愛,有未來的感覺,符合今年冬奧會的口號‘一起向未來’。”
在他看來,“冰墩墩”成為頂流,因為它萌出了新高度,也因為它背后是北京冬奧會的熱度和中國文化的溫度、中國科技的硬度。
如今,他擁有50多個版本、上百隻“冰墩墩”,擺滿了一整面牆。在慶幸自己下手早的同時,他思忖著,“之前應該買更多,買一屋子的墩墩。”
“冰墩墩”成為“冬奧頂流”,張文全因擁有眾多“冬奧頂流”也火起來。
“很多人問我在哪兒買‘冰墩墩’,這個我最清楚”,“很多人找我要‘冰墩墩’,我有點兒舍不得”……當然,還有一些人贈送他冬奧紀念品,比如這次展出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防寒禮包——藍色的袋子上面印有北京冬奧會標志以及雪花圖案,袋子內有手套、帽子、毛毯、暖寶寶等。
“前些年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花那麼多錢買這些東西,但看到有很多人支持我,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他,做好本職工作之余,把時間都給了奧運藏品。
2021年,張文全雖沒能成功成為北京冬奧會賽會志願者,但他報名加入城市志願者,在場外為北京冬奧會出一份力。
記者了解到,他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收藏和一言一行為冬奧加油。參加社團活動、參拍冬奧會主題口號推廣歌曲《一起向未來》MV、通過社交媒體和展覽展示藏品,他積極傳播奧林匹克知識,傳承奧林匹克精神。
他的奧運藏品已在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十所中小學進行展覽,看到學生們關注奧運,他覺得“一切都值了”。如今,他拿出藏品,在中國科技館、中國電影博物館、紫竹院公園東門城市志願服務站點、什剎海黨群服務中心分別舉辦展覽,希望能有更多人和他一起為冬奧助力。
當從網上看到日本電視台記者辻岡義堂在節目裡,不僅身穿“冰墩墩”T恤、媒體証上挂滿“冰墩墩”徽章,還將自己名字中的“義”與“冰墩墩”結合給自己起了新的名字“義墩墩”時,張文全被打動了。
“電視台來採訪我的時候,我從珍藏的幾個宇航員版‘冰墩墩’中挑選了一隻,讓工作人員送給閉環裡的‘義墩墩’。”他說,目前禮物已送到並將出現在“義墩墩”錄制的節目中。
沒能走進冬奧場館觀看比賽,讓張文全有些遺憾。不過,再過3天,他將坐在“鳥巢”觀看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去切身感受冬奧。
“我還會繼續收藏下去。”在認識奧運、盼望奧運、經歷奧運的歷程中,張文全希望眾多的藏品不只是冷冰冰地放置在自家展櫃裡,而是要讓它們在公眾面前“活”起來,普及奧運知識、弘揚奧運精神、傳遞奧運夢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