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政府將2022—2023財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從1月的3.2%下調至2%,2023年4月開始的下一財年GDP增長預期為1.1%。整體來看,日本經濟脆弱性與波動性顯著增強,面臨多重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宏觀經濟走勢不穩。日本能源高度依賴進口,輸入型通脹與外需不穩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GDP增長率按年率計算為-0.5%,再次跌入負增長。未來一段時間,日本經濟能否進入穩定復蘇軌道仍有很大不確定性。
二是貿易逆差擴大,經常收支惡化。能源價格上漲疊加日元貶值,大幅推高了日本進口產品價格。今年上半年,日本進口價格各月同比增長均超過30%,其中4月—6月超過40%。截至今年6月,日本對外貿易連續11個月逆差。上半年逆差累計達7.9萬億日元,創有可比數據以來最高值。近年來,日本主要依靠投資收益彌補貿易逆差。由於貿易逆差擴大,5月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僅略有盈余,同比減少92.3%。不少經濟學家分析,日本經濟今后可能出現經常收支和貿易收支“雙赤字”局面。
三是日元大幅貶值,聯動股、匯、債三市震蕩,超寬鬆貨幣政策負面效應顯現。日元匯率從3月初的1美元兌115日元左右,一度跌至1美元兌139日元,刷新1998年以來最低值。隨著日元快速貶值,日股和日債拋售壓力不斷加大,6月外國投資者拋售日本國債規模達到歷史最高。與此同時,日本央行無限量買入國債以維持收益率曲線控制,堅守超寬鬆貨幣政策。目前日本央行對國債的持有比例已超五成,創歷史新高。日元貶值的循環反應,或將帶來金融市場不穩、物價上漲、企業利潤縮水等一系列影響。
四是物價上漲影響民生。數據顯示,今年4月—6月,日本除生鮮食品外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連續3個月漲幅超過2%,為7年來最高水平。在物價持續攀升的同時,居民收入增長卻很緩慢,甚至有所下滑。今年4、5月的實際工資分別同比減少1.7%和1.8%,連續兩個月負增長。這對本就疲弱的居民消費造成沖擊,進而影響經濟復蘇。
面對多重壓力,日本財政金融政策相互掣肘,貨幣政策面臨兩難處境。近年來,日本政府數次出台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基本靠財政支出托底,這也導致政府債務不斷累積。截至今年3月末,日本普通國債余額達1004萬億日元,中央和地方政府長期債務余額達1223萬億日元﹔2022年度預算中,國債還本付息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佔比達22.6%。隻有在極低利率下,國債利息支出才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同時消費和投資的恢復也需要寬鬆的貨幣環境。因此,盡管多國央行紛紛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日元貶值也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但出於抑制財政赤字、避免債務危機、促進經濟復蘇等多重政策目的,日本央行仍難以轉向緊縮政策。
自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推動經濟結構改革。但是日本經濟具有突出的外部依賴性,且因少子老齡化等問題面臨不少增長瓶頸。結構性改革觸及不到真正症結,就難以產生根本效果。在日美關系上,日本也難以爭取與美國平等的經濟權利。當前日本推出的“新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實際效果仍待觀察。
(作者分別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人民日報》( 2022年08月03日 第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