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外務省公開一批外交解密文件,詳細記載了1991年時任日本首相海部俊樹訪華期間關於日本不會走軍事大國道路的表態,引發廣泛關注。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海部當時在同中方領導人的會談中明確表示,正如過往歷史所教導的那樣,日中相互爭斗對亞太沒有好處。海部還強調,日本不會走軍事大國道路。日本國民基於對歷史的深刻反省,發誓永不再戰,這一點無需擔心。
海部前首相童年時期正值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他的這幾句話語重心長,情真意切。正如前日本駐華大使宮本雄二所說,這是當時經歷過戰爭苦難的日本民眾的真情實感,正是這種情感幫助日中關系實現穩定發展。
令人遺憾的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的沖擊下,日本和平發展道路面臨嚴峻挑戰,甚至有戰略“脫軌”的嚴重風險。與公開上述解密檔案的幾乎同一時間,日本政府出台了新版《國家安保戰略》《國家安全戰略》和《防衛力量整備計劃》三份文件。有日本學者表示,有關文件最重要的特點是首次明確自衛隊可以保有“反擊能力”,包括射程超過1000公裡的中遠程巡航導彈、高速滑翔彈和超音速導彈等威力強大的高精尖進攻武器裝備,並鼓吹隻有備戰才能避戰,要加強“威懾力”。明確自衛隊擁有“反擊能力”是日本繼放寬武器出口限制、解禁集體自衛權后,對和平憲法和戰后體制的又一重大突破。這意味著日本能夠主動攻擊其他國家領域內的目標,但其發動條件、時機和目標都十分曖昧,留下巨大政治操弄空間。顯然這種軍事力量已徹底背離“專守防衛”精神,與行使“自衛權”沒有任何關系,不過是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為軍事鬆綁套上的一層偽裝。有學者指出,在沒有經過朝野政黨和社會全體的充分討論情況下,日本政府繞開國會,以內閣決議形式作出這一決定,事實上架空和平憲法和民主主義,讓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和強烈擔憂。
日本在發展所謂“反擊能力”的同時,還計劃將防衛支出提升至GDP2%左右,發展太空、網絡、電磁和認知等新型領域的作戰力量,並大幅增加西南地區兵力,甚至要在距離中國台灣僅110公裡的與那國島部署導彈部隊。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政府已更新6版《防衛計劃大綱》並將其升級為《國家安全戰略》,顯著加快軍事政策和部署的調整步伐。重新武裝並露出進攻獠牙的日本對周邊國家和地區和平穩定構成巨大威脅。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和全球火力網等機構數據,日本整體軍事實力排名已高居全球第五。一個在憲法中明確放棄戰爭手段、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交戰權的國家,卻擁有如此可怕的軍事力量和龐大的防衛支出,實在匪夷所思。
近年來,日本國內右翼保守勢力為了政治私利,推動日對外示強、挑起爭端,導致日本同中國、俄羅斯、韓國、朝鮮等周邊鄰國不睦,並企圖炒作“周邊安全形勢嚴峻”,掩蓋背后的軍事野心。害人者,終害己。一方面,擁有“反擊能力”的日本對外進攻性、威脅性大幅上升,反而更容易成為被攻擊目標,並導致東亞地區陷入“安全困境”,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另一方面,“強軍擴武”已超出日本國力承受范圍。日本國家財政早已債台高筑、捉襟見肘,為進一步提高防衛費用,日本政府隻能選擇增加稅收和發行國債。當前日本經濟增長乏力,同時面臨超高老齡化和物價飛漲等諸多社會問題,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將成為民眾的巨大負擔。
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上,軍事並非最佳手段,更不能成為唯一手段。戰后日本長期壓縮防衛開支,明確不做軍事大國,重視經濟社會發展,這是日本回歸國際社會、實現發展和繁榮的基礎,也為維護地區穩定做出積極貢獻。但如今日本的外交、安全戰略卻片面強調陣營對抗,成了一些西方國家的復讀機、傳聲筒,這不符合東方文化傳統,也同亞洲地區團結合作的友好氛圍格格不入。選邊站隊、迷信實力絕非高明之舉,隻能暴露出戰略思考的懈怠和傲慢,把自身推向沖突和對抗的深淵。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變局,人類社會再次站在歷史的重要關頭。日本政治家應停止政治操弄、展現歷史擔當,從戰略角度認真思考日本前進方向,切勿重蹈覆轍。日本要真正走出戰后,需要的不是擴武強軍,而是對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守。
(作者是國際問題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