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 (張麗婭、勝又阿雅子)日前,日本制片人、編劇、作家川村元氣攜其首部執導的長篇電影《我和媽媽的最后一年》亮相第十三屆北京電影節展映單元。川村元氣曾擔任《你的名字》《鈴芽之旅》等熱門影片的制片人,還曾負責《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的腳本創作,出版《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億男》等暢銷書,影片《我和媽媽的最后一年》則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北京電影節期間,川村元氣接受人民網採訪,分享了他的創作感受。
川村元氣在北京出席影片展映后的觀眾見面會。北京電影節供圖
一部自寫、自編、自導、描寫自己家人的作品
《我和媽媽的最后一年》講述的是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母親百合子和兒子泉之間矛盾重重而又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面對逐漸失去記憶、曾將自己“拋棄”的母親,泉在困惑、焦慮中尋求和解,重新找回與母親的回憶。
談起小說的創作初衷,川村介紹說,他的奶奶在八年前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在奶奶還記得自己的最后一年,有一件小事對他觸動很大。
“有一天,聊起童年時光我對奶奶說:‘我第一次去釣魚就在海上釣到一條大魚’。奶奶卻回答:‘那不是大海,是湖’。我心想奶奶果然還是忘了,然而回到家看照片才發現,奶奶說的是對的,是我忘記了。” 川村說,他這才意識到原來不只是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普通人也會忘記很多事情,記憶會發生偏差。這成為他的創作契機,並將這一情節融入到了作品中。
電影《我和媽媽的最后一年》由菅田將暉、原田美枝子、長澤雅美主演。談起拍攝緣由,川村說:“菅田將暉讀完原作小說后大哭一場,給我打電話說想要飾演葛西泉,而我當時也想嘗試拍攝長篇電影。由菅田將暉主演,將這部描寫自己家人的作品親自導演拍攝出來,是一個美好的邂逅。”
《我和媽媽的最后一年》映后交流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麗婭攝
一部有關記憶的作品
在和奶奶相處的過程中,川村發現有時自己也會“羨慕”能夠遺忘一些事情。
“比如當我們換手機時,一些不會再看的照片、不會再用的聯系方式都會備份到雲上,生怕忘記什麼,但往往我們會分不清對於自己到底什麼是重要的。奶奶忘記了很多事情,最后留在腦海中的可能隻有100件,而這對於她來說正是最重要的100件。”
該作品的日文原名為《百花》,正是此寓意。“記憶如花,會凋零所以才會覺得更美。我不喜歡假花,可能就因為它不會凋零吧。AI不會遺忘,但人會遺忘,遺忘本身使我們成為人。”
在創作前期,川村採訪了100多位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以及50多位相關醫療人員。“為什麼獨自一人走開了,為什麼不斷地買同樣的東西,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到底看到的是什麼樣的風景。”川村說,在寫小說、拍電影的過程中他始終抱著這些疑問。因此在電影中的很多場景,母親百合子的行為乍一看不可思議,之后會明白“原來是因為這樣”。
電影《我和媽媽的最后一年》海報
該片將於母親節前夕5月12日在中國上映,川村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母親是最親近的存在,也是最難以理解的存在。同時,母親也是作為一個個體在生活,有屬於她自己的瞬間。明白了這一點母子關系或許會更深一步。雖然這是一部有些意外情節的電影,但希望能夠以此為契機,重新審視與母親的關系。”川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