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水排海不是唯一選擇 日本為一己私利危害世界

2023年07月26日10:20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7月25日電(陸曉鷗、許可、陳建軍)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設施的檢查已經結束,並於7月7日向東京電力公司發放了驗收合格証明。這意味著核污染水排放設施的准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共同社推測,日本政府將在首相岸田文雄召開相關內閣成員會議后,設定排海時間的公示期限,然后開始將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報道預計,根據日本政府的相關日程安排,日本最有可能在8月中旬正式啟動排海。由此,日本強行推動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7月5日,日本民眾在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前舉行抗議集會,他們高舉“別把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等標語橫幅,表示堅決反對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人民日報記者 岳林煒攝

所謂“處理水”真的安全無害嗎?

自日本政府於2021年4月13日單方面宣布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以來,一直遭到國內外的普遍質疑和強烈反對。日本政府迄今一直沒有提供足夠的科學和事實依據,解決國際社會對日方的排海方案正當性、淨化裝置有效性、核污染水數據可靠性、環境影響不確定性等方面的關切。

相反,日本多次在國際場合鼓吹經過淨化的“處理水”與核電站正常運行排水並無不同,其排海方案科學合理。對此,中國代表在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予以嚴辭批駁。中國代表指出,如果福島核污染水真如日方所說安全無害的話,日方為何不留著自己使用?為何不用於國內的農業和制造業?為何不向國內湖泊排放?為何執意要向海洋排放?日方理應就此做出負責任的解釋。

一家來自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57天內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可見,核污染水一旦排放入海其危害不可估量。人們不禁要問:既然核污染水排海有如此多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日本為何還要一意孤行?難道處理核污染水隻有排海這一條路可以走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備選方案陪跑?核污染水排海並非唯一選項

據日本NHK電視台報道,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不久,為了處理日益增多的核污染水,日本政府成立了兩個由政府官員和相關專家組成的專門小組委員會,分別對核污染水的處理技術、花費成本和社會影響進行探討和評估。

經過兩年半的研討,專家組給出了五種核污染水處理方案。2016年,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小委員會在此基礎上追加了長期保管的方案,並對以下六個方案進行了為期三年的討論。

日本專家組探討過的處理核污水的六種方案。圖片來源:《每日新聞》

日本專家組探討過的處理核污染水的六種方案。圖片來源:《每日新聞》

方案一,排入海洋。將核污染水稀釋或分離放射性物質后排入大海,此方案預計花費34億日元,耗時91個月。

方案二,蒸汽排放。將核污染水進行蒸發,通過排氣管道排入大氣,此方案預計花費349億日元,耗時120個月。

方案三,固化填埋。把核污染水和水泥等材料混合成固態后埋入地底,此方案預計花費2431億日元,耗時98個月,后期監測912個月。

方案四,注入地層。將核污染水注入2500米深左右的地層結構中,此方案預計至少花費180億日元,耗時最少104個月,后期監測912個月。

方案五,電解釋放。將核污染水進行電解反應,將生成的氫氣排入大氣,此方案預計花費1000億日元,耗時106個月。

方案六,長期保管。通過新建儲罐、水泥固化等方式,在陸上長期保管核污染水。

2020年2月,ALPS小委員會向日本政府提交報告書,最終選擇了所謂的“最具可行性”的排海方案。然而,排海方案真的是最優解嗎?

由日本專家組成的原子能市民委員會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主張日本政府應負責在陸上長期保管核污染水。該委員會曾向日本經濟產業省提交了新建儲罐和水泥固化兩種陸上保管方案。其中,大型儲罐已廣泛應用於儲備石油,技術成熟,採用半圓形儲罐還可以避免雨水滲漏﹔水泥固化也有先例,美國薩凡納河核設施將污染水與水泥、沙子一起固化,以半地下狀態進行處理,可以半永久性地隔絕放射性物質泄漏到海洋中的風險。遺憾的是,在ALPS小委員會公布的報告書中,並沒有提及陸上保管方案。

原子能市民委員會指出,首先日本政府的決定罔顧民意,無視福島當地政府、漁業團體和普通民眾的強烈反對。其次,圍繞核污染水中氚對人體的危害有多種說法,稀釋后排放的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第三,新建儲罐和水泥固化都可以根據現有技術對核污染水進行可靠處理,是更為理想的方案。然而,日本政府並未對此進行充分探討,僅以缺少用地為由,就做出排海決定。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對拖延至今,導致核污染水數量增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其將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日本政府更應該盡最大努力阻止核污染水的產生,包括採取對融毀堆芯進行空氣冷卻等對策。第四,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在“有關廢爐措施的中長期規劃圖”中提出,計劃在核事故發生后30-40年內完成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退役,並取出融化的燃料碎片,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原子能市民委員會一直主張將核事故反應堆隔離100年以上,等待輻射衰減,才是最現實、最合理的“善后”最佳方案。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即刻要做的不是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而是從根本上重新評估這一規劃。

國際性非政府環保組織FoE Japan事務局長滿田夏花也証實,圍繞其他方案日本政府並未進行充分探討。新建儲罐和水泥固化等陸上保管方案需要擴大用地,對此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難以取得當地民眾的理解。事實上,福島縣大熊町議會議員木幡佑美曾在日本眾議院議員會館舉行的核污染水處理集會上表示,很多大熊町民眾認為如果要將核污染水排海,寧願使用自己的土地來保管。可見,日本政府並未認真調研就斷定無法實現,輕易放棄了其他備選方案,難免讓人覺得有“走過場”之嫌。

ALPS小委員會提交的報告書中顯示,固化填埋、電解釋放、注入地層等方案均被以技術和時間上受限,難以實現為由擱置。最終,日本政府選擇了“成本最小”的排海方案,其考量可謂不言自明。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在全球沒有先例,且核污染水排海具有跨國界影響,不是日方一家私事,而是事關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大事。日本究竟是因為“別無選擇”,還是為一己之私,將不可預知的風險轉嫁給全世界,相信國際社會自有公論。

針對日本政府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多次表明嚴正立場,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關切,認真履行國際義務,切實以科學、公開、透明、安全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包括充分研究論証排海以外的其他處置方案,並接受嚴格的國際監督。在同周邊鄰國等利益攸關方和有關國際機構充分協商並達成一致之前,日方不得擅自啟動核污染水排海。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