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8月24日電 日本政府無視國內外反對呼聲,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
日方聲稱,排放的核污染水已經過“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過濾淨化並進行稀釋,其所含放射性物質濃度遠低於排放標准,不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傷害,但公眾並不相信這套說辭,因為運營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有太多應對散漫、隱瞞欺騙的“黑歷史”,很難再取信於公眾。
2023年8月18日,市民在日本東京首相官邸前集會,抗議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新華社記者張笑宇攝
散漫:釀成災禍
2011年福島核事故雖然由“3·11”大地震這個天災引發,但人禍也不可忽視。
日本地震多發,防止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等災害是核電站運營的基本要求。早在2002年,日本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就公布了一項地震預測的“長期評價”,指出包括福島外海在內的日本東部海域存在發生大地震並引發大海嘯的風險。日本政府曾要求東電就此進行評估,但東電一直拖延,數年后雖然開始討論海嘯應對並得出海嘯可能高達15.7米的結論,但東電高層以“科學依據不明”為由並不相信,繼續維持較低的防海嘯標准,導致“3·11”大地震及海嘯發生時措手不及。
東電對“3·11”大地震和海嘯的初期應對極其混亂。地震發生后,核電站1至3號機組日常和備用電源同時失效,東電派出的應急供電車卻因電纜太短而無法與機組聯機。1號機組壓力容器內生成大量氫氣需要進行水蒸氣釋放時,東電考慮自身損失猶豫不決。當日本政府強令東電釋放蒸氣,東電又長時間無法打開閥門。冷卻水枯竭后需要注入海水進行冷卻時,東電再度遲疑,結果1號機組在震后25個小時左右發生氫氣爆炸。之后幾天內,3號和4號機組也發生氫氣爆炸。一場原本尚有可能得到控制的核事故徹底變成一場核災難。
東電忽視安全風險的事例此后也不少見。比如,2019年ALPS污泥罐共25個排氣口濾網全部破損,但東電既未調查原因,也未制定巡檢計劃,僅僅是更換濾網了事,直到兩年后濾網再次大規模損壞才引起重視。
隱瞞:已成常態
在福島核事故處理過程中,遲報、瞞報事件頻繁發生,這似乎已成為東電的常規操作。
據日本媒體報道,在核事故發生后第三天,東電就掌握到3號機組堆芯損壞率已達30%,同時1號和2號機組堆芯損壞率均超過5%。根據當時東電內部標准已經可以確認發生堆芯熔毀,需採取緊急應對措施。但東電一直以“堆芯損傷”來粉飾,拖到當年5月才承認堆芯熔毀。在后來調查中,東電一度否認公司內部有認定堆芯熔毀的標准,最終才承認時任社長清水正孝指示不要使用“堆芯熔毀”一詞。
2011年6月以后,東電曾長期聲稱沒有新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然而,隨著2013年一系列核污染水泄漏事件曝光,東電當年7月終於承認有高濃度核污染水泄漏入海。此事在日本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但東電並未因此吸取教訓。2015年2月,東電再次被曝隱瞞實情,公司在2014年4月即知曉有高濃度放射性核污染水從排水溝持續排入大海,卻一直未予公布,也未採取任何補救措施。東電隨后不得不派人到日本政府主管核電的經濟產業省鞠躬道歉。
事實上,在2007年新潟縣中越海域地震發生后,東電就曾遲報地震造成的柏崎刈羽核電站變壓器起火與核泄漏,在處理福島核事故過程中的遲報、瞞報事件也不止上面這幾起,“隱瞞體質”一詞已成為各界批評東電隱瞞成性的固定用語。
欺騙:公然撒謊
盡管在核事故處理過程中,日本政府提出過處理核污染水的五種方案,相關領域專家也提出過其他方法,但東電和日本政府一直認為排海才是“現實選項”。為了平息反對聲音,東電不惜公然撒謊。
在日本國內,漁民是最堅決反對核污染水排海的群體。為對其進行安撫,東電2015年8月先后向福島縣和全國性漁業團體書面承諾,在沒有獲得包括漁業從業者在內的相關方理解前不會擅自啟動核污染水排海。這兩份承諾書至今仍能在東電官網上找到,也得到日本政府認可,但東電和日本政府推進排海計劃的腳步從未停止,表明所謂“承諾”不過是東電和日本政府欺騙漁民的“障眼法”。
近年來,東電為宣傳經過ALPS處理的所謂“處理水”的安全性,不斷組織利益攸關方、當地居民等到福島第一核電站進行“視察游”。這一過程中,東電人員會利用輻射檢測儀測試“處理水”樣本,証明其放射性物質達標。但《東京新聞》去年10月披露,東電使用的檢測儀靈敏度不高,該報記者用放射性銫含量達排放標准19倍的水做實驗,同類檢測儀沒有反應。該報評價,東電此舉被批“操弄(民眾)認知”和“說謊”一點也不冤。
東電種種散漫、隱瞞、欺騙行為暴露了該公司的自私與貪欲,將企業利益而不是環境安全和民眾健康等公共利益放在優先位置。而日本政府在很多問題上也對東電進行姑息,甚至為其站台。這樣的東電讓人如何相信,而日方宣稱“安全”“透明”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又如何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