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6月18日電 (記者 錢錚)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18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報告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征(俗稱“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數累計破千,達1019例,超過去年全年的941例,創歷史紀錄。
這種名字聽起來很可怕的感染症究竟是什麼?為什麼今年病例特別多?如何預防“食人菌”感染?
“食人菌”感染症是什麼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資料介紹,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征是一種突然發病的、由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敗血性休克。初期症狀一般是咽喉疼痛、發燒以及食欲不振、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還有低血壓等敗血症症狀,繼而可出現軟組織病變、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衰竭。患者從出現症狀到發展為休克和多臟器衰竭隻需要24至48小時,且致死率高達30%,因此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稱為“食人菌”。
實際上,溶血性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細菌,每年冬春季在兒童中流行的鏈球菌性咽炎,以及夏秋季兒童易感染的傳染性膿疱病和猩紅熱都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征是鏈球菌所致侵襲性感染中最嚴重類型。
那麼常見的致病菌為何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呢?一般認為宿主對於鏈球菌產生的腸毒素的免疫過激反應是“食人菌”感染症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征患者病程發展迅速,並常因呼吸衰竭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導致約三成患者即便得到救治依然死亡。
為何今年感染病例特別多
“食人菌”感染症並不是一種新型感染症。根據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資料,美國1987年報告了首例病例,之后,歐洲、亞洲也報告了病例。日本最初的典型病例報告於1992年,此后每年確診病例約一兩百例。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體是A群溶血性鏈球菌。
該研究所3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與此前相比,今年以來由A群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數大幅上升,達到60%。從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者分離的菌株看,其中約半數是M1UK譜系菌株,這種菌株的毒素產生量多,容易傳播。
此外,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的流行也被認為是“食人菌”感染症病例增加的一個原因。據該研究所18日發布的數據,6月3日至9日這一周,日本全國定點醫療機構平均報告A群溶血性鏈球菌性咽炎4.87例,是2023年同期的約3倍。可以看出,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目前在日本處於全國流行的狀態。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如何預防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介紹說,“食人菌”感染症的感染途徑一般為經鼻腔、咽喉黏膜的飛沫傳播和經傷口等的接觸傳播,因此原本就有潰瘍性皮膚疾病的人、最近接受過手術的人、最近感染過帶狀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導致皮膚潰爛的疾病的人、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人、有酒精依賴症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甾體抗炎藥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與咽炎等普通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症易感染兒童不同,“食人菌”感染症多發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日本今年以來50歲以上感染者人數增多,尤其70歲以上的感染者人數比往年出現了大幅上升。日本專家表示,今年年齡越大的人群越需要防范“食人菌”。
因為“食人菌”感染症病情發展非常快,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關鍵,但是感染的初期症狀易被誤診為感冒。日本專家說,“食人菌”感染症的一個特別症狀是疼痛,而且多發生於四肢。因此,要關注有無手腳疼痛和腫脹,有比較強烈的咽喉疼痛也不要置之不理。如果出現高燒譫妄或者傷口紅腫快速擴散,應立即前往醫院。此外,勤洗手、戴口罩等日常防護措施對預防感染也有效。
治療方面,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資料顯示,應對“食人菌”感染症的首選藥物是青霉素類抗生素﹔針對該病的敗血症症狀,有專家建議使用克林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