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日本廣播協會(NHK)網站1日報道稱,日本央行當天發布的《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以下簡稱“短觀”)顯示,日本大型制造業企業景氣判斷指數四個季度以來首次惡化,下降2個點至正12點。其中,“鋼鐵”相關指數明顯惡化,反映出對美國新一屆政府關稅政策的擔憂。由於關稅政策導致零部件採購成本增加,一些在美國經營的日本制造商已被迫提高了銷售價格。
“短觀”報告是日本央行所做的企業季度調查報告,提供關於日本公司的廣泛數據,其中包括大型制造業企業景氣判斷指數。此次日本央行是在今年2月26日至3月31日對國內約9000家企業進行了調查,回答率在99%。
NHK網站稱,此次發布的“短觀”報告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大型制造業企業景氣判斷指數從上次的正14點,降至正12點。日本大型制造業企業景氣判斷指數涵蓋的16個行業中,有11個行業的指標與上次調查相比有所惡化。其中,受美國新一屆政府追加關稅措施影響的“鋼鐵”行業的相關指數大幅下降10個點。“紡織”行業的相關指數較上次下降23個點。此外,雖然“汽車”行業的相關指數和“有色金屬”行業的相關指數均小幅上漲,但在展望未來三個月時,由於對關稅的擔憂,漲幅均被不同程度回調。
與此同時,大型非制造業企業景氣判斷指數上升2個點,升至1991年8月調查以來高位。調查認為,訪日游客需求旺盛及漲價趨勢是推升這一指數的主要原因。據路透社報道,更多企業看到產出價格上漲,同時預計3年后通脹率將達到平均2.4%,創歷史新高,凸顯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報告顯示,未來制造商信心指數預計將保持在12不變,而非制造商信心指數則將從35降至28。
針對“短觀”報告所反映出的情況,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1日在記者會上回應稱,“在密切關注包括美國貿易政策動向和影響等涉及企業經營的各種現實環境的同時,必須切實推動企業部門的穩健發展,促進員工工資和國內投資的擴大。”
《日本經濟新聞》1日分析稱,日本大型制造業企業景氣判斷指數時隔四個季度首次出現惡化,這是美國新一屆政府的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歐洲等海外經濟體增長放緩等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路透社稱,“短觀”報告將成為日本央行在5月1日政策會議上密切關注的關鍵因素之一,但關稅政策引發了人們對日本脆弱經濟下滑的擔憂,這可能導致未來加息步伐放緩。(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