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聞》5月16日文章,日本“冰河就業時期”的一代人經歷過嚴峻的就業環境,如今他們已經四五十歲,政府需要制定符合該人群年齡特征的扶助措施。
針對這一代勞動者,日本政府其實已經在研討全新的支持舉措,這些新規也將納入即將在今年6月頒布的《經濟財政運營暨改革基本方針》。“就業冰河世代”特指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大約在1993年至2004年)進入職場的勞動群體,該人群規模在1700萬至2000萬之間,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6。當年“冰河世代”的形成,是因為很多企業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壓縮了人員招聘。由於這一時期的用人制度相對寬鬆,他們當中也不乏大批“非正式員工”。
此前,日本政府陸續推出了一些幫扶措施。2020財年以來,政府對就業支持體系進行了優化——比如在職業介紹所設立特別服務窗口,各級政府也設立了專項招聘。近年隨著經濟復蘇、勞動力的短缺,“非正式員工”轉職成為正式工的不在少數,但技能單一的勞動者工資水平仍然難以提升。
因此,目前,首要解決的就是提供適應新生產力的學習與培訓,以便他們能獲得更好的薪酬待遇。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進,物流、建筑等多個行業的工作模式日新月異﹔若掌握新業態模式下的必要技能,他們就能很容易找到工作﹔而若能考取國家認証的資質(如護理師),他們則可以獲得長期的就業保障。企業也應當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提供就業。
住房保障同樣至關重要。政府調研顯示,“冰河世代”的住房自有率明顯低於其他年齡段人群。政府方面雖然正在推動利好高齡人群的住房租賃政策,但相關保障性措施仍亟待加強。退休金的問題也需要早做籌劃:“冰河世代”人群長期處於不穩定就業狀態,他們的儲蓄水平普遍偏低。不僅如此,他們在退休后賴以為生的公共養老金預計也將減少。時至今日,日本養老金的捉襟見肘問題也遲遲懸而未決。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貧窮、不平等一類問題勢必日益凸顯,並由此動搖社會的穩定性。應對日本“冰河世代”的就業問題,需要公共部門與私營領域集思廣益,採取一切可行措施幫助他們。(劉皓然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