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遼源8月11日電 (記者 郭佳)一輛載著剛獲救盟軍戰俘的卡車,在大雨后深陷泥濘,十幾名中國農民上前推車並送來食物,溫萊特欲以美元酬謝卻遭婉拒。“沒有這些中國農民的幫助,我回不了美國。”——這是二戰期間美軍被俘的最高級別將領、美國陸軍駐菲律賓美軍總司令溫萊特中將在回憶錄中刻骨銘心的記錄。
在被解救前,溫萊特被囚禁於日軍設在吉林遼源的“奉天俘虜收容所第二分所”。現在,這處戰俘營成為遼源市二戰盟軍高級戰俘營舊址展覽館,供中外游客參觀。
游客在遼源市二戰盟軍高級戰俘營舊址展覽館參觀。 張瑤 攝
作為日軍在本土外設立的104座戰俘營之一。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期間,這裡曾關押34名來自美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及香港等地區的高級戰俘,包括5名中將、4名少將、7名地方長官和18名勤務兵。
該展覽館館長王永剛介紹,日軍選址西安縣(今吉林遼源)因其“既通又塞”的特點。這裡距四平、長春、沈陽等城市不遠,卻群山環繞、交通不便,便於管控和防止救援。這種相對封閉的環境也便於日軍控制和疏散撤離。
戰俘關押室復原場景。 張瑤 攝
這些高級戰俘的遭遇是日軍殘酷對待戰俘的縮影。許多盟軍老兵在回憶錄中控訴,他們每天僅有的少量食物中混雜著虫子和砂礫,來自紅十字會或家人寄送的補給品,僅有少量能到達戰俘手中。飢餓如影隨形,每個戰俘營都有人因此倒下。即便是溫萊特這樣的高級將領也未能幸免,獲救時他形容枯槁,體重僅剩44.5公斤。
“照片中的這碗米飯,混雜著白色身體、黑色腦袋的虫子,起初,戰俘們本能地將它們挑出。”該展覽館解說員劉霽漫指著牆上的展品說,“但很快,他們意識到身體正急劇缺乏蛋白質。於是,他們開始期盼能多吃到幾隻這樣的虫子——隻為能撐到戰爭勝利,活著回家那一天。”
戰俘營隱蔽到日本投降次日,美軍“北美紅雀行動”營救隊誤降沈陽,被駐軍短暫拘押后才獲知營地位置。
長期囚禁摧殘了戰俘的精神。溫萊特夜夜失眠,自責投降導致同胞受害。然而,美國人民視他為英雄。1945年9月2日,他與英國中將帕西瓦爾在東京灣見証日本投降,並獲麥克阿瑟贈筆留念。
紀念碑后的高大榆樹是當年高級戰俘們親手栽種的。 張瑤 攝
今天,這處展覽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紅色旅游景區,400余件文物與數字技術再現戰俘被囚的267天。2012年,日本衛生兵行方武治在95歲時承認看守暴行。
營房前,王永剛向來訪者介紹,戰俘親手栽種的榆樹已亭亭如蓋,年輪記載著對和平的渴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