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3日09:50 来源:北京青年报
这些在华生活时间较长,对中国了解较为全面的作者普遍认为,日本媒体对于中国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报道存在不够全面和不够客观的现象。在中日关系恶化时,只选择报道那些不好的方面。 |
仍然留下
108位日本人在中日关系下滑的情况下选择继续留在中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现实的考量。但与中国人交往中那些不经意的感动,让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很多中国人抱着“政治归政治”的冷静态度,在特殊时期对他们予以照顾和体谅。
“中国的人情味儿让我感动”
今年,150名中国学生和20名日本在华留学生共同参加了笈川举办的特训班,学习生活在一起。笈川说,只有这样天天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比如,当一个人垂头丧气时,中国人会积极上去安慰,日本人的做法则是默默地在一米外陪伴。刚开始,日本留学生认为中国学生的关心和“温柔”是虚伪的,但慢慢会发现并非如此。在最后一天要离别的时候,这些日本留学生落泪了,因为不舍。
笈川说他被中国学生和日本留学生之间建立的友谊所感动,他希望让更多日本留学生加入特训班,他的目标是有1000名日本留学生和1000名中国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
这本书中几乎每位作者都用了不少于一半的篇幅讲述了继续留在中国的理由。比如,在笈川看来,如果一个小孩在公共场合哭泣是不被日本社会允许的,家长也会因此被周围人嗔怪。但是,在中国周围人会“逗”小孩子哄他开心,这是感动笈川的地方,“中国人情味儿浓郁,生活不那么‘累’。”
“我是送客人,不是外交”
佐渡多真子是一名日本女摄影师,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10年。去年9月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发布公告称几名日本人在餐厅被殴打,日本媒体上也全是游行队伍打砸日本商店和日本车的新闻。那时,佐渡在北京参加的一个健身班刚好有课,再三犹豫之后佐渡决定照常去上课。“到那里才发现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中国朋友都凑过来问我有没有事。跳舞时手牵手的动作,以前她们都是轻轻地牵一下,而那天身边的人都紧紧握着我的手。”
钓鱼岛“国有化”风波之后,一些日本人在中国打车遭遇拒载。佐渡比较幸运,没有被拒载过,她在书中写道,“有一次我打车,上车前问师傅,‘我是日本人,可以吗?’ 司机师傅说,‘当然可以了,我的工作是送客人,不是外交。’”
“你们放心吃饭,客人是客人”
前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过后,有一些在华日本人开始在中国发起募捐,山本达郎也是牵头人之一。山本在淘宝上开了一个账户进行募捐,很多中国人捐了款,其中有一个中国人打电话给他称自己没有淘宝的账户,询问可不可以给一个银行账户,后来,他汇入了2000元。山本说,那一次,共募集到9.3万人民币。
还有一次,山本跟朋友一起去一个西餐厅,服务员点完菜以后问了一句,你们是哪里人?他们回答自己是日本人。三分钟过后,餐厅老板走出来说,请你们放心吃饭,我已经跟服务人员说过,客人是客人。
“中国人对单身母亲的友好留住了我”
独自在中国职场打拼的日本“单身妈妈”佐藤爱因为在《非诚勿扰》上心直口快的个性表现而在中国人气颇高。虽然去年此时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导致佐藤爱在上海参与录制的一档节目暂时停播令她感到沮丧,但佐藤爱依然选择继续留在中国,她在书中解释的理由是上海人对单身母亲的友好感动了她。
“9年前,我和儿子来到上海,开始留学生活,那时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我们住在大学宿舍里,楼上住着一对大学教师夫妇。在异国他乡,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一般不会放心。但我和这对夫妇认识之后,他们经常帮我照看孩子,甚至我从宿舍搬出去以后,还偶尔把孩子寄养在他们那里。多亏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专心投入到工作上去。“佐藤爱说。
“我在北京努力奋斗呢”
处于低谷中的中日关系,仍然给矢野浩二以希望。今年4月,重庆邮电大学邀请他做以“中日交流”为主题的演讲。“重庆是一座对日本有着悲伤记忆的城市,却能在两国关系这样的情况下邀请我去演讲,让我感到非常意外。”矢野浩二的妻子是重庆人,在那里有很多朋友,“很多人都说不怎么在电视上见到我了,很担心我,想见见我。”
这次演讲非常成功,礼堂里坐满了400人,门外还有几百人站着听。矢野浩二的演讲是用汉语进行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朴素真诚的交流非常重要,“如果人人都像管道一样连接起来,中日关系就不会那么脆弱。”
矢野浩二说,他的概念中没有中国朋友和日本朋友的区别。每次新认识朋友,他都会把对方的联系方式认真地存在手机通讯录里,春节的祝福短信要发800多人,内容经常是,“我在北京努力奋斗呢,有什么需要了你尽管说”。(岳菲菲 郁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