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筱田麻里子小传】别看现在大红大紫的明星门日进斗金拥趸无数,殊不知她们成名的背后付出了许多经历过心酸,并非星途一片坦荡、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策划】日本食材造假食材造假愈演愈烈,食材标识与实际不符欺骗顾客事件纷纷曝出,以安全放心和高品质著称的日本餐饮正经受一场信用危机。
【如何打退田间地头的狼?】农产品关税一旦取消后,外国农产品将以成本优势长驱直入日本,直接危及日本农业的竞争力。
日本难觅大腹便便的胖墩儿?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最新报告,美国肥胖率为31.8%,而日本的肥胖率只有4.5%,在发达国家当中肥胖率最低。
【策划·日本劲吹哈韩风】在本国流行文化原本就很发达的日本,对韩国流行文化也是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韩国等流行文化在日本拥趸无数,受欢迎程度超出想象。
春风里的健康产业日本产业界时不时兴起一股新兴产业的新风潮,在貌似已经饱和的市场外再生出一个新兴产业,最终使得产业链的价值得以延伸。
日本果粉与iPhone间的事儿在日本,各类智能手机中人气最高的是iPhone,这是最近数年来才有的状况,此前手机一直是日本品牌占主导,这种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13年11月11日13:18 来源:北京晨报
| 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团体,其中苏曼殊、高旭、马君武、柳亚子、陈去病等作为意见领袖,曾左右一时风尚。 |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文化团体,其中苏曼殊、高旭、马君武、柳亚子、陈去病等作为意见领袖,曾左右一时风尚。它名为文学团体,但并无明确的创作主张,成员因政治意愿而聚合,因个人意气而分道扬镳,严格来说,南社是个政治团体。
这种情况在清末带有普遍性,清以异族入中原,缺乏统治自信,对社会组织高度敏感,传统诗社、书院也在被取缔之列,末期受西方文化冲击,不得不开放一定空间,致使社团遍地,其中绝大多数只论政治,不谈文学。
在一片嘈杂声中,南社能脱颖而出,因其思想资源新颖,对年轻人吸引力强,他们引入西方新观点、新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往往有独到之处,在该向传统还是该向世界的犹豫中,南社展现出西方文化更丰富、更细节的侧面。
但,南社的思想资源究竟从哪里来?以往少有人讨论,一是南社历史短暂,二是牵涉派系恩怨太多,三是创作成绩不理想。在南社面目模糊的今天,居然有一本学术专著去研究这个“冷门”,实在难得。
本书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角度,即日本文化与南社间的关系,南社主要成员都曾旅日,是在日本完成的思想启蒙,比如苏曼殊,人们称他精通英、法、日、梵等语,而他懂法语的证据就是他最早翻译了雨果的《惨世界》(即《悲惨世界》)。然而,苏译本只有两章出自原著,其余皆为自行创作,这固然是当时文人通例,但有个原因不容忽视——当时日本只有《悲惨世界》节译本,苏曼殊可能还不懂法语,只看过日译本。可见,日本文化对南社文人影响颇大,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国粹主义、国民性批判等会成为南社作家们的底色。
当然,南社作家也在自觉抵抗,他们一方面羡慕日本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日本威胁深感忧虑。通过日本,一些南社作家们发现了西方文化,并因此转向,还有一些南社作家去刻意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如何评估他们努力的结果,只能有待后人。
本书是一本扎实的学术论文,考证精当,选题上远避所谓“市场热点”。这两年来,近现代史热颇有点降温,因为能比附现实、借古讽今的材料基本用尽,读者们越来越感到:历史是具体的、细节的,借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便肆意按当下的价值观裁剪、拼接史料,这样的“史”,只能越读越暴戾。
历史不妨从一个小的切口进入,讲点小故事,说点儿小人物,不一定都要那么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看尽一片树叶的遗憾,其实也能体会整个秋天的萧瑟。
喜欢本书这样平实、冷静的历史作品,它没有抱头痛哭、夸大其词、扼腕叹息,有的只是娓娓道来。一代人终将过去,他们的爱与恨也将飘散,历史的沙滩上总有些美丽的贝壳,它与进步无关,与反动也无关,我们读它,因为人性中天然会好奇,会为知识之美而陶醉。(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