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社会

保护文化遗产 日本不遗余力【2】

2013年12月15日18:00  来源:光明日报

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其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而往往成为该国和该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记。
日本的富士山
日本的富士山

一部电视剧引发的“海女热”

10月22日,一部名为《海女姑娘》的电视连续剧众望所归地荣获了“2013东京日剧奖”。该奖项由NHK(日本广播协会)和日本各民营电视台于2008年创设,主要颁发给那些“值得向全世界推荐的日剧”,其评选对象为截至当年6月为止的一年内全日本播放的所有电视剧。在2013年度的评选中,这部以“海女”为原型的NHK晨间小说连续剧不仅获得了连续剧部门最佳作品奖,并且还囊括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脚本奖和配乐方面的特别奖。据日本媒体报道,该剧在日本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的平均收视率分别高达20.6%和16.9%,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日本全国也由此而兴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海女热”。

所谓“海女”,是指不借助氧气罐等任何水下辅助呼吸工具,仅凭自身憋气潜泳至近海海底的礁盘等处,以捕获鲍鱼、海螺、珍珠贝等海产品谋生的女性渔民。在世界范围内,“海女”只存在于日本沿海各地和韩国的济州岛地区。

据日本学者考证,日本“海女”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至距今5000年之前。在距今3000年前的日本古代遗迹中就已经出现了“海女”存在的证据,而在有关日本的最早文字记录《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也有关于倭人潜水以捕食鱼类和鲍鱼的记载。日本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里则明确出现了有关“海女”的记载。

在日本古代漫长的男权社会里,为何会出现以女性为劳动主体的“海女”,这一问题至今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目前,多数意见认为,这是由于女性的皮下脂肪厚于男性,因此更加适合于在冰冷的海水中从事长时间的潜泳捕捞作业。此外,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某个历史时期内,一些特定的地区因连年的战乱或饥荒而导致成年男性大量减少,迫于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客观现实,原本并非劳动主体的女性不得不承担起潜泳捕捞这一繁重而危险的渔业作业,久而久之便成为当地的一种传统。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海洋渔业捕捞技术的现代化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海女”的数量开始呈现出持续大幅下降的趋势。日本官方的精确统计显示,1956年日本全国共有“海女”17611人,至2010年已减少至2174人,降幅高达87.7%。在日本“海女”最为集中的三重县鸟羽市和志摩市,1949年时共有“海女”6109人,到了2010年时仅剩下不足原来六分之一的973人。除了人数的骤减之外,从业者的高龄化和后继者的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威胁着“海女”在未来的存续和发展。

尽管在海洋渔业捕捞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海女”为代表的近海潜泳捕捞方式早已为时代所淘汰。况且,防寒潜水服、水下呼吸系统等先进潜水设备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得“海女”们所从事的工作完全可以被青壮年男性所取代。可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海女”这一包含着东亚独特价值观的海民文化,日本政府自2007年起就开始着手与同样拥有“海女文化”的韩国进行合作,以两国联合申请的形式,推动“海女文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海女”相对集中地区的日本地方政府也下大力气,力图以“海女文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推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振兴当地的经济。

10月14日,以《海女姑娘》的热播为契机,来自三重县鸟羽市的104名“海女”身着传统的出海作业服装出现在东京最繁华的六本木新城,为“海女文化”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同时也将正在风靡日本全国的“海女热”推向最高潮。对此,日本媒体普遍认为,通过一系列持续不断的介绍和宣传活动,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女性加入到“海女”的队伍中来,“海女”这一原本逐渐凋零的文化遗产也将随之迎来令人乐观的前景和未来。

  1. 分享到:
  2. (责编:吴颖、许永新)

编辑推荐

  1. 南京大屠杀76周年祭
  2. 现实版“余则成”
  3. 最帅公猴出炉
  4. 棉花糖女孩成新宠
  5. 日本男子持刀抢警署
  6. 生活成本排行榜
  7. 最想拜托奥特曼做什么
  8. 名牌纸袋阻桃花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社会热点

  1. 1937.12.13 南京!1937.12.13 南京!
  2. 本田加盟AC米兰本田加盟AC米兰
  3. 日本拯救少子化日本拯救少子化
  4. 名牌纸袋阻桃花名牌纸袋阻桃花

日本故事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