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10:02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人民网专访日本国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寺崎秀俊。 |
民间交流:彼此走动 相互了解
采访中,寺崎所长说,只有亲自到对方国家走一走、接触下普通老百姓,才能真正了解对方,而旅游是走进对方国家的一个优选途径。
此外,他建议中国游客更多地去造访日本的“乡下”,去认识真实的日本和日本人。
人民网: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一直是中国游客喜爱的出境游目的地。数据显示,最近中国游客赴日人数屡创新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寺崎所长:从我个人经历来讲,自从亲自来到中国、操着汉语与中国人交流之后,才真正认识了中国和中国人民。
如果民众足不出户单凭国内传媒的偏颇报道,恐怕只会对对方产生“恶”的印象。我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佐证这一点。
只有亲自到对方国家走一走、接触下普通老百姓,才能真正了解对方。我想,中国游客到日本之后也会感受到跟自己固有认识并不相同的日本和日本人。
因此,在中日两国的相互交流中,真的缺不了国民彼此间的走动,亲眼去看看对方、感受对方,也只有这样才能还原日本和中国的真实面目。
在这里我要提一个建议,赴日的游客不要将脚步停留在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希望你们更多地踏足日本的“乡下”,这些小地方会让你们认识一个真实的日本和日本人。
特别是那些访日的“回头客”,希望在第二次、第三次去日本的时候,多多选择大城市以外的“乡下”,那里的自然、美食都与大城市不同,可以体味到别样的日本。
展望:希望长城上、故宫里能见到日本人的身影
与中国兴起的赴日游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景点鲜能见到日本游客的身影。
在访谈过程中,寺崎所长也坦率地将这一现象归结为“不平衡现象”。
人民网:您刚才讲了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国的旅游景区很难见到日本游客的影子,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
寺崎所长:的确,两国关系的裹足不前,加上日本媒体上出现的中国“反日”游行、食品安全问题、空气质量恶化之类的负面资讯的增多,很多日本游客对中国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日本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老人尤其在出游目的地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安全”。
要扭转目前这种“不平衡格局”,正需要人民网这样的大媒体做出探索和努力,多向日本游客释放全面的信息资讯,希望早日能在长城、故宫看到日本游客的身影。
结语:探索中日地方·民间交流平行线
中日地方政府间的官方交流始于1973年,天津市与神户市率先开启了两国地方政府的交流大门,这40余年见业已诞生了354对友好城市。在这其中,Clair见证了两国地方政府交流的兴盛与低潮。
在采访中,Clair北京事务所寺崎所长坦承,受两国国家层面关系的影响,近年来地方交流的热情有所消退,促成新友好城市出现的驱动力不足,两国交流呈现的新面貌则是国民间的交流大有占据上风的趋势,特别是中国人频繁访日旅游的潮流成为一股新活力。
在两国国家关系面临诸多现实难题的背景下,如何能保住地方间交流的热情与活力,让地方交流少受甚至不受国家层面关系的影响,在国家层面交流以外再寻找一条与之相行不悖的地方与民间交流平行线,应该是中日双方都需要去探讨的课题。
-中日机构·企业高层专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