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13:24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本14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首相安倍晋三率领的自民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合计议席超过众议院475个议席的三分之二。大选结果强化了日本政坛“一强多弱”格局,为安倍打造长期政权奠定了基础。 |
日本14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首相安倍晋三率领的自民党赢得半数以上议席,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合计议席超过众议院475个议席的三分之二。大选结果强化了日本政坛“一强多弱”格局,为安倍打造长期政权奠定了基础。
这次选举论战主要围绕如何处理消费税和财政整顿、“安倍经济学”的成败题、核能政策、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展开。在这些问题上,在野党对自民党的批判,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民党政策的弊病所在,但为什么自民党仍能取得多数议席?
“上流社会”的胜利
一方面,安倍突然宣布解散众议院,让在野党措手不及,无力反击;“安倍经济学”虽遭重大挫折,但有相当部分群体特别是大企业主得利;日本民众再次选择自民党,更多基于求稳倾向和“消极”选择。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上流社会”(中上阶层)的力量超过日本“下流社会”(中下阶层),保守势力强过革新势力。
战后日本经过高速增长,曾自诩出现了所谓“一亿总中流”,也即成为中产阶级占主流的社会。但随着税收制度向高收入者倾斜、泡沫经济破灭、雇佣环境的恶化,日本贫富分化加剧,沦入“下流社会”的人数增加,“政(政治家)官(官僚)企(企业界)”勾结,把持政权的状况进一步发展。这曾使日本社会以中下层为主的改革要求迅速增强。民主党以这种要求为背景,提出“国民生活第一”、打破“政官企勾结”等激进口号,一举夺取政权。但民主党内部组成复杂,其口号破旧有余,立新不足,又在外交上提出排除美国的口号,结果在内外保守力量联合压制下,内部迅速分化,首任首相鸠山被迫下台,其后两任政府的政策急剧向自民党靠拢。自民党在安倍带领下夺回了政权。海江田万里任民主党党首后,虽然对民主党政策做了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民主党的大幅度摇摆和内部的四分五裂,使原有支持者的信任基本丧失。在这次选举中,海江田万里落选。
安倍更多代表了“上流社会”的利益,由于经历了被“下流社会”政治代表夺取政权的变故,同时恰遇亚太地区秩序进入重要调整阶段,安倍的保守色彩变得更加鲜明。其政策取向,使日本重新回到了战后在美国支持下、经长期经营而形成的由日本保守力量主导的运行轨道上,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得更右。
如此观之,安倍的胜利,是“上流社会”对“下流社会”的胜利,是保守势力对革新势力的胜利。通过这次胜利,安倍赢得的不仅是自民党内部某一派别的支持,而是几乎整个保守势力的支持。这使安倍的社会基础大于一般自民党首相。
中下层希望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社会的矛盾仍然通过选举顽强地显示出来。此次选举中,共产党由原来的8席增加为21席,反映了中下层选民在民主党衰落和动摇的情况下,希望能有新的替代力量制约和监督安倍政权。此外,此次选举投票率创下新低,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日本选民对政治现状的失望,以及对安倍政权的疑虑。
不过,目前日本政坛还难以形成足以承担此任务的政党。从目前情况看,日本政坛“一党独大”的局面可能长期维持,这对日本和东亚都未见得是吉兆。 (作者为上海交大日研中心主任 王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