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敦煌 文化遗产克隆技术让日本观众“身临其境”

2021年09月17日16:22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人民网9月17日东京电(吴颖)弥勒世界艺术展日前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持续到10月10日,通过使用文化遗产克隆技术复原再现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和第57窟的复原作品等,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领略敦煌文化气息。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展出的敦煌莫高窟第57窟的复原作品,让不可移动的敦煌石窟文化和艺术走近观众。(吴颖 摄)

克隆技术让文化遗产“活下来”

距今165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像艺术圣地,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洞窟内的彩塑和壁画都是由泥土、木材、麦草等材料制成,随着时间推移文物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克隆文化遗产是指通过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对文化遗产进行精巧复制。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复原因流失、破损、消失等已经无法挽回的艺术品,并尝试修复丢失或残缺破损的文化遗产。据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宫廻正明介绍,中日双方经过技术合作,对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和第57窟中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克隆”。最新的科技与独特的修复技术相融合,成功地复活了曾经的璀璨。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主尊交脚弥勒菩萨的造像复原是以敦煌研究院提供的3D扫描数据和高清图像为基础,成功地制造出和原洞窟70%比例大小的立体造型,并复原了缺残的左、右手部,通过使用轻便、易移动的组合壁面,多角度向观众进行了展示。

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宫廻正明在介绍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复原作品。与敦煌莫高窟第275号窟交脚弥勒菩萨真迹相比,东京艺术大学用克隆技术将交脚弥勒菩萨的左、右手部进行了复原。(吴颖 摄)

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宫廻正明在介绍敦煌莫高窟第57窟的复原作品。(吴颖 摄)

克隆技术传承敦煌文化助其与时俱进

文化遗产在受到保护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外开放和共享的矛盾。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中日双方借助科学技术合作,将敦煌文化的历史通过克隆复原展现,使得大众深入了解敦煌文化,划破岁月的时空,进一步拉近与敦煌历史的距离。

宫廻正明表示,相比于美术艺术品本身,需要受到外界更多关注的是对于文化的继承。文化遗产克隆技术解决了“文物保护”与“公开展出”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了人们对文化资源的关注度与理解力。“日中双方合作交流,成功复制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这在继承文化遗产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宫廻正明如是说。

本次展览由东京艺术大学、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和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据悉,展期内还将举办相关线上国际研讨会。 

(责编:许文金、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