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7日11:18 來源:人民網-環球人物
日本方面宣稱,採購AAV—7是為了“加強西南諸島的防御”,但實際上,島嶼並不適合AAV—7這類履帶式車輛,更是難尋適合AAV—7登陸的海岸。日本自衛隊很可能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現實:單價比坦克還貴的AAV—7,在戰時卻派不上用場。 |
海中的 AAV—7,拍攝時間地點不詳。
數次參戰
AAV—7服役后,世界范圍內就沒發生過像樣的兩棲作戰,所以AAV—7更多的是在演習中作秀。最常見的一個場景是,剛剛登陸的AAV—7放出一連串的煙幕彈在空中爆炸,迅速形成黑色煙幕,將自己隱藏起來。
在列裝10年后,AAV—7隨阿根廷參加了對英國的“馬島戰爭”。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運輸船,以拆除工廠的舊設備為名登上英國佔領的南喬治亞島。3月28日,阿方開始秘密出兵,4月2日和3日,阿軍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當時就有20輛AAV—7參戰。在阿軍的突然襲擊下,英守島部隊進行短暫抵抗后,被迫投降。
而AAV—7的第二次參戰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AAV—7隨美國海軍陸戰隊征戰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該戰車裝備的MCLC掃雷套件在1991年首次投入使用,可以發射 3條內含炸藥的導爆索,以清除沙灘上可能埋藏的地雷或其他障礙物,這項工作也體現了AAV—7自身的價值。不過,它的主要作用還是在陸地上完成運輸。較大的履帶接地面積,讓這種戰車在沙漠中如履平地。而龐大的體形,又能幫助海軍陸戰隊運輸大量物資。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進入而立之年的AAV—7才算參加了真正意義上的戰斗。不過,到了真正的戰場上,隨著各國攻擊武器的發展,AAV—7的缺點立馬就顯現出來了。它的防護力屢次遭到乘組員和士兵的抱怨。
在伊拉克戰爭最為慘烈的納西裡耶戰斗中,1000名美軍士兵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展開激戰,多輛AAV—7被地雷、火箭彈、迫擊炮彈、炮彈碎片破壞或摧毀,導致美軍傷亡100多人。
戰時能有多大用
美國海軍陸戰隊曾提出過“超地平線”登陸作戰的概念。由於地球是圓的,海洋上即使沒有障礙物,人的視線也是有限的,根據天氣情況,一般為幾公裡到幾十公裡。“超地平線”作戰要求登陸部隊能夠從視距以外做好進攻准備,伺機在敵海岸防御薄弱的地段登陸。具體就是用兩棲登陸艦艇從敵人視距外向海岸快速突擊,不給敵人反應時間,以減少傷亡,奪取勝利。
在“超地平線”登陸行動中,AAV—7扮演運輸登陸部隊及其裝備上岸的角色;登陸上岸后,登陸部隊則將其當作一輛裝甲運兵車使用,為其提供戰場火力支援。美軍強大的海空攻擊體系可以大大緩解AAV—7被襲擊的壓力。美軍實施登陸作戰時,可以依靠其優勢的海空兵力,對敵方岸灘軍事設施實施精確打擊和火力覆蓋。
但是,對於相對弱小的海軍,如果硬讓AAV—7去搶灘,那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日本海空軍目前嚴重缺乏對地精確打擊能力,戰時,其兩棲戰部隊必然是在對方槍林彈雨之中登陸。AAV—7則必須依靠自己的浮渡能力進行搶灘。在這種情況下,“皮薄餡大”的AAV—7恐怕還沒有上岸就會被守衛部隊的火箭筒、重機槍打成篩子,根本不用煩勞大口徑火炮或者導彈,而AAV—7在海上基本沒有還手之力。即便僥幸登陸,沒有反坦克手段、路上機動性不佔優勢的AAV—7也終將成為“鐵皮棺材”。
此外,日本方面宣稱,採購AAV—7是為了“加強西南諸島的防御”,但實際上,島嶼並不適合AAV—7這類履帶式車輛,更是難尋適合AAV—7登陸的海岸。日本自衛隊很可能不得不面臨一個尷尬的現實:單價比坦克還貴的AAV—7,在戰時卻派不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