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01日11: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他叫徐桐,是一名陽光帥氣的“80后”,曾就讀於東京大學,與其他同齡人一樣,他在追求自己夢想的同時學會了承擔社會賦予的責任。 |
他叫徐桐,是一名陽光帥氣的“80后”,曾就讀於東京大學,與其他同齡人一樣,他在追求自己夢想的同時學會了承擔社會賦予的責任。
他對於黃河邊上那些雖然有著悠久文化、美麗風景和建筑,卻因為年輕人外出打工、隻留下老幼留守而日漸空心化的老城感到非常心酸。他看到了文化相近的日本在這方面幾十年的經驗,於是,在25歲生日的當天,懷著忐忑與期待的心情,揮別送行的家人,隻身東渡扶桑。
剛到日本時,有許多在日本已經生活多年的前輩問他,將來的計劃是不是留在日本,享受相對優越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他承認,日本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但認為這並非他的個人理想。
2009年年末,他參加完日中友好協會舉行的“忘年會”之后,被日本友人領到一處頗有紀念意義的地方——東京都千代田區神田神保町2丁目20號,“東亞高等預備學校”舊址。天津大學畢業的徐桐熟知周總理1919年在南開大學參加風起雲涌的五四運動,但並不清楚19歲的周恩來曾在日本求學。他告訴記者,那一天望著眼前紀念周總理的紀念碑,他心中在探尋的個人夢突然有了方向,他認為周總理那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就是給他個人夢最好的回答。
在到達日本的第二年,在學習之余,他也積極參加同日本朋友的交流。這一年,在他參加的所有和日本友好人士交流的場合,關於“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消息,一再被提及。他感到,在大部分日本友人發出良好祝願、並認為是中日兩國共同發展的契機的同時,也夾雜著一些酸酸的聲音﹔他也自豪,因為中國強大了。但在不經意間點開的一組來自網上的甘肅小學生的午餐照片深深觸動了他——在祖國的邊遠地區,正在長身體的小學生,連中午的一頓白米飯也成為奢望,要用摻雜著玉米面的雜糧來替代,甚至有些要在中午餓肚子,到晚上走完幾十裡山路回到家才吃。這讓他更加相信,在13億人口基數上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不意味著已經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是需要一代代人,特別是“80后”青年人在追求個人夢的同時,銘記歷史使命。他反問自己:周總理一個世紀之前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個人夢與中國夢過時了嗎?
2012年,除了忙畢業論文外,他的神經也被發自日本右翼的所謂“購買”中國釣魚島的鬧劇所牽動。真正對此段歷史有清醒認識的日本友人無法表達,而普通民眾卻受到被右翼裹挾的媒體誤導。此時,作為全日本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會長,他與“80后”為主體的在日中國留學生集體發出了《期許與所有正視歷史、堅持走和平道路的日本人民發展友好——全日本中國留學人員友好聯誼會致日本中日友好人士的公開信》,堅決反對和譴責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國有化”,也傳遞出對所有日本的中日友好人士的期待。
他告訴記者,這一1895年起便懸在中國人心頭的痛再次讓“80后”為主體的在日中國留學生認清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個人夢和中國夢。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80后”一代在追求個人夢的同時,身上所肩負的報效祖國的歷史使命並沒有遠去,相反,祖國的召喚更加迫切。
(《人民日報》 2013年10月0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