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8日07: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每年的今天,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都會舉行撞鐘鳴警儀式,14聲警世鐘和3分鐘防空警報總能觸動中國人的心靈和思緒。 |
9月17日,駐沈陽武警某部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紀念活動。 何勇攝
每年的今天,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都會舉行撞鐘鳴警儀式,14聲警世鐘和3分鐘防空警報總能觸動中國人的心靈和思緒。
勿忘“九一八”,我們要質問:包裹著軍國主義幽靈的日本會走向何方?
83年前的今天,日本軍國主義蓄意策劃“柳條湖事件”,繼而悍然入侵我國東北,拉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在日本,“九一八”事變被稱為“滿洲事變”,往往被刻意模糊甚至忽略。在廣島原子彈資料館,對“九一八”事變的描述隻有半句話:“日軍在中國大陸的戰爭,以1931年的‘滿洲事變’為‘引子’,隨后1937年擴大到全面戰爭。”
對於日本侵華戰爭及其罪行,這種模棱兩可的描述,在日本的教科書和歷史資料中比比皆是,甚至予以否認或者美化。戰后,日本軍國主義沒有得到及時和徹底的清算。當年的日本,軍國主義者野心膨脹,覬覦他國領土和資源,把日本引上發動對外侵略的道路。當今的日本,政治生態已被右翼勢力污染,安倍政府在歷史方面的言行和外交安全方面的政策彌漫著一股軍國主義氣息。當年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看起來是日本開啟侵華戰端,但后來的事實証明,這實際上也是日本軍國主義開挖葬送自己的墳墓。同樣,今天,用軍國主義的思維方式引領日本,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勿忘“九一八”,我們要自問:國土面積大於日本30多倍的中國何以被小小的日本蹂躪經年?
流傳我國東北的民間歌曲《“九一八”小調》這樣唱道:“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日本兵﹔先佔火藥庫,后佔北大營,殺人放火真是凶。中國軍隊好幾十萬,恭恭敬敬讓出了沈陽城……”當年,蔣介石國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雖然坐擁數倍於日軍的兵力,卻開門揖盜,導致大批部隊不戰而逃,整個東北在4個月零18天時間裡全部淪陷。
這樣的國恥在此之前已上演了90年。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積貧積弱的中國成了列強宰割的對象,國難深重,民不聊生。日本更是憑地理之近,屢次發動侵華戰爭。“落后就要挨打”“怕打反會被打”“貧弱何來尊嚴”,這是令我們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知恥而后勇”,這是我們激勵自己在危險境況中不懈努力的箴言。當今世界,不進則退,我們也必須時刻警醒自己。
勿忘“九一八”,我們要自信:抗戰精神帶來抗戰勝利,同樣是我們實現復興之夢的重要保障。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九一八”事變成了中國人民14年抗日戰爭的起點。14年抗戰培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這是我們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寶貴財富。14年抗戰,中華民族度過了“最危險的時候”。
當今的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加,國際地位持續提升。但國內改革深水區仍有激流險灘,國際戰略博弈依然嚴酷復雜。我們現在面臨的環境雖不是“內憂外患”,也要居安思危。與此同時,抗戰精神告訴我們,眾志成城。有了這種精神和力量,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中國夢必將成為現實。
(作者為國際問題專家 華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