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11:11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中俄高層近日簽署“高鐵合作備忘錄”,初步達成修建北京通往莫斯科的高鐵意向。 |
德國ICE夏天常“拋錨”
根據德國聯邦交通部的信息,德國目前有近3000公裡高鐵線路,高鐵網絡共有10條大動脈:南北走向4條,比如由漢堡經漢諾威、法蘭克福至佛萊堡,最后達到瑞士巴塞爾的線路等﹔東西走向4條,比如由漢堡、不來梅經漢諾威至柏林的線路等﹔還有兩條跨國大動脈,如由紐倫堡至帕紹,再連接至維也納的線路等。
德國高鐵列車名為ICE,原文意為城際特快列車。由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聯邦交通部,以及西門子為主的廠商參與研發及制造,由德國鐵路所營運。為了研究高鐵,德國政府在上世紀70年代到1990年,共花費了4.5億德國馬克(約2.25億歐元)的費用。1991年,德國第一條和第二條高鐵漢諾威至維爾茨堡以及曼海姆至斯圖加特開通。
在整個ICE路網中,列車隻可以在兩段高速路線上達到300公裡的最高營運時速﹔5段為250公裡﹔大多數在約200公裡。
德國還開通多條“歐洲跨境高鐵線路”。在德國可以乘坐高鐵,貫穿倫敦一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一蘇黎世-維也納。這是德國與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士和奧地利合作的結晶。
德國是高鐵出口大國。ICE有系列或改型列車出口世界多國,除此之外,德國“整體高鐵”已經走出國門。瑞士、奧地利、荷蘭、西班牙、俄羅斯等國在購買德國ICE高鐵列車的同時,也和德國合作建設高鐵線路。目前,德國等歐洲國家每公裡高鐵的建造成本在1200萬到3000萬歐元之間。維修費用每公裡每年估計為約7萬歐元。不過,德國高鐵在中國台灣和美國投標都失敗。有分析認為,德國高鐵列車技術一流,但有點“怕熱”,夏天常常“拋錨”,空調在溫度超過35度就不能運轉。
中國高鐵“后發先至”
經過近10年火箭式發展,“后發先至”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高鐵國家。截至2013年底,中國高速鐵路總運營裡程達1.1萬公裡,在建裡程1.2萬公裡,雙雙位居世界第一,總運營裡程佔到全球約一半。目前,中國擁有的高鐵相關知識產權數量已超過2000個,但核心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數量稍少,還有待進一步增加。。
隨著“鐵路出海”步伐的加快,中國高鐵也試圖進軍海外市場。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7月的一份報告表示,中國高鐵的建設成本為時速350公裡項目為1.29億元/公裡﹔時速250公裡項目為0.87億元/公裡。不過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海外獲得的鐵路合同多數是普通鐵路、輕軌修建,以及地鐵車輛、電力機車和普通動車組的出口。海外已建成的中國高鐵軌道包括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至伊斯坦布爾高速鐵路的二期工程,該段高鐵總長158公裡,設計時速250公裡,已竣工並投入使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1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中國的高鐵技術主要有3個優勢:一是軌道、隧道建造技術更高,且具備應對各種復雜情況的能力,譬如中國高鐵技術能夠保証在很大溫差情況下鐵軌不變形﹔第二,中國的高鐵技術團隊過硬,整體人馬能夠做到隨調隨用﹔第三,中國高鐵的修建造價比發達國家更低。
王夢恕表示,中國高鐵正迎來全球機遇期。中國高鐵走出去,不僅走向非洲,還走向歐美,搭建全球戰略架構,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未來中國高鐵對外將增加3個門戶,以西北東北和西南3個方向為出口,通過與歐美及東南亞各國相連,發揮中國高鐵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