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8日09:01 來源:中國証券報·中証網
富士康將以約60億美元價格控股夏普,成為本周日本媒體鋪天蓋地報道的大事件。夏普,這一日本國寶級品牌即將落入一家台灣代工工廠之手,深深刺傷了日本產業的自尊心。 |
富士康將以約60億美元價格控股夏普,成為本周日本媒體鋪天蓋地報道的大事件。夏普,這一日本國寶級品牌即將落入一家台灣代工工廠之手,深深刺傷了日本產業的自尊心。
何止夏普?索尼、鬆下、夏普,日本家電產業的這三張名片近年來集體遭遇經營困境。和冷酷的現實相比,脆弱的自尊不值一文,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脫困。
夏普、鬆下、索尼,分別以賣身、轉型、整合的方式試圖走出困境,結果如何尚不可知。但觀察這三種脫困方式,對正處於轉型升級的中國企業來說,不失為一次極佳的學習機會。
最近五年來,夏普有四年出現巨額虧損。2011年虧損4000億日元,2012年虧損5000億日元,2013年扭虧為盈,但2014年又虧損2223億日元。最新財報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虧損額為1083億日元。
成立於1912年的夏普可謂百年老店,從平板電視到液晶顯示器,夏普曾有過多個“日本第一”、“世界第一”的創新產品。但近年來,日本企業的一個通病在夏普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即過度重視產品內部升級的“精益求精”,而忽視創新帶來的需求變化和產品替代。
例如,在夏普最擅長的液晶電視領域,夏普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顯示效果、色域寬度、刷新幀率,以及降低能耗、縮小體積等“精益求精”的研發方向。但問題在於,液晶電視這個行業正處於萎縮態勢,智能手機等創新產品已經開始重構人們對於顯示設備的需求。
陷入困境的夏普在技術方面故步自封以至於尾大不掉,在經營方面則過度保守,遲遲不願引入外國投資。
事實上,富士康掌門人郭台銘在2012年就曾提出收購9.9%夏普股份的建議,隨后又拿出7000億日元的夏普重組方案。但孰料日本經濟產業省主管的半官方基金“產業革新機構”半路殺出,既拿不出合理的重整方案,又試圖阻止日本品牌旁落他國。最終,富士康和夏普的合作被拖延數年,也令夏普錯過引入外部投資者重組業務的最佳時機。
百年老店,如今落得靠賣身脫困,實則也是企業文化過度封閉、僵化的惡果。如今,創新的內涵已不止於“精益求精”,更應當是“開天辟地”,同時國際資本合作亦是大勢所趨。夏普未能及時適應這兩大潮流是其失敗根源。
和夏普相比,鬆下的轉型決心則更為堅定。成立於1918年的鬆下近年來遭遇最嚴峻的經營危機。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出現高達7000億日元的年度虧損。考慮到家電行業扭虧無望,鬆下迅速做出戰略轉型,把發展重心從B2C轉向B2B。
今年初,鬆下就決定將原本負責電視、攝像機以及電話的約400名電子技術人員,集體轉崗至鬆下旗下的“汽車及工業系統公司”。鬆下在汽車行業的布局已日漸清晰:投資16億美元在美國內華達州為特斯拉建設電池工廠,投資500億人民幣在山東建立面向中國用戶的汽車電池工廠,斥資5000萬美元在橫濱建設無人駕駛實驗基地……
除汽車外,鬆下在LED燈、智能家庭、智能小區解決方案等養老、醫療領域也廣泛布局。通過在重點產業加大布局力度以及拉長產業鏈,鬆下相較於夏普實現更為成功的轉型。鬆下2014年盈利1200億日元,預計2015年也將實現大幅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