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6日12:58 來源:新華社
日本制造業在全球范圍內逐步萎縮主要源於企業文化僵固、創新脫離市場等內部原因。但整體而言,“日本制造”仍具競爭力,特別是在尖端領域仍有優勢。 |
日本式創新脫離消費市場,有部分原因在於日本制造業企業在過去20年間為尋求更低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將生產基地遷至日本以外,而將主要研發力量保留在本土。生產與研發的分離,使得創新部門掌握的消費終端信息大大滯后,難以迅速把握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而追求極致質量和細節的“匠人精神”也令日本制造業沉溺於技術升級。當技術無法與產品實用性相合,過高的技術追求反而為企業帶來成本危機,令企業喪失市場競爭力。
例如日本家電品牌,從三洋退出市場到索尼、鬆下等巨額虧損,再到東芝因會計丑聞深陷危機,最終不得不將白色家電業務出售,曾經在消費者心中種下信譽的日本家電已風光不再。以目前深陷財務危機的電子生產商夏普為例,其曾在2010年推出世界首款“四原色”電視,但玄乎其玄的技術帶來的是過高的成本和銷售價格,對於普通觀眾來說,著實分辨不出微妙的清晰度差異。一味追求尖端技術,而忽略了市場的真正需求,連夏普自己都說四原色電視是“消費者花更高價格購買的實用性不高的產品”。
從日本社會的整體大環境來看,人口總量下滑、人口結構失衡和內部需求疲軟等結構性問題長期困擾日本。特別是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后,日本年輕人口數量不足導致就業結構不均衡、產業缺乏活力。根據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人口調查數據,目前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按照聯合國的定義已步入超老齡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