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的“吃”“喝”與日語中的「食べる」「飲む」有何不同?

許永新

2022年01月17日15:36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漢語中的“吃”與“喝”兩個動詞在翻譯成日語時,有時不能直譯為「食(た)べる」和「飲(の)む」。如漢語的“吃藥”在日語中要說成「薬(くすり)を飲む」,漢語中的“喝粥”在日語中要說成「お粥(かゆ)を食べる」等等,那麼日語和漢語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

要弄明白漢語飲食動詞與日語飲食動詞的異同,我們先得從古代漢語中的飲食動詞談起。古代漢語中表示“吃”“喝”的飲食類的動詞很多,“食”和“飲”兩個動詞是最普通的說法,因此這兩個詞傳到日本后,日語中的「たべる」和「のむ」兩個動詞便分別使用了「食」和「飲」兩個漢字,並一直沿用到今天。但后來漢語發生了變化,“食”和“飲”逐步被“吃”與“喝”所取代。

漢語和日語中“吃”與“喝”的語意變化

最初“吃”並不表示吞咽食物等含義。《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言蹇(jiǎn)難也”,也就是“口吃”的意思。后來成為“喫”字的異體字,也開始表示吞咽食物等含義,再到后來兩者出現混用的現象,由於“吃”字的寫法較為簡單,在中國后來居上,取代了“喫”字,成為正字。在日本,「吃」(きつ)字主要用於「吃音」(きつおん)等詞中,意思與中文相同。而「喫」(きつ)主要用於「喫煙」(きつえん)、「喫茶」(きっさ)等詞中,分別表示“抽煙”、“喝茶”等。此外,「喫驚」(きっきょう、びっくり)一詞也可以寫作「吃驚」,意思與漢語相同。

“喝”在最初也不表示把液體等咽下去的含義。《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氵+歇)也”,也就是“渴”的意思。而現代表示飲食含義的“喝(hē)”出現時間較晚,這種用法並沒有傳到日本。日語中的「喝」(かつ)是“喝”的同形異音異義詞“喝(hè)”,表示“呵斥”、“喝彩“等意思。

盡管“吃”與“喝”兩個動詞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存在咀嚼這一過程,但從實際使用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這麼簡單。

漢語和日語“吃”與“喝”對應的復雜性

古代漢語中表示與“吃”(喫)相關的詞語有的並未傳到日本。例如日語中雖然有“吃茶”的說法,但卻沒有“吃酒”的說法。對於漢語中的“吃茶”與“吃酒”的來歷,通常認為,以前的喝茶方式與現在是不同的,如在唐代,人們將茶餅碾成粉末去煮,再加上蔥、姜、棗、薄荷等多種調味料熬成粥狀后食用,因此稱作“吃茶”﹔而“吃酒”則是因為古代酒類的提純技術不高,酒裡含有許多酒糟,因此稱作“吃酒”。但這兩種說法並沒有沿用到今天,現代漢語中隻有“喝茶”與“喝酒”的說法。除此以外,還存在更為復雜的情況。

例如,中國有各種湯類食譜,其中不少湯類中有大量需要經過咀嚼的食材,但漢語中還是稱作“喝湯”,而不能稱作“吃湯”。「味噌汁(みそしる)」(大醬湯)是日本最常見的一種湯類食物,在日語中通常使用「味噌汁を飲む」的說法,這點與漢語很相似。又比如,服用藥物在漢語中說“吃藥”(液體制劑也可說“喝藥”),但是以前中藥通常都是湯藥,現代西藥通常也是用水送服,兩種藥物服用方式都不需要咀嚼,按說都應稱作“喝藥”才能講得通,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與此相對,日語中不能說「薬を食べる」,一定要說「薬を飲む」才行。

此外,漢語中“吃奶”與“喝奶”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吃奶”表示食用母乳,而“喝奶”則表示食用牛奶、奶粉等。在日語中,這兩種情況都使用動詞「飲む」(或用「吸(す)う」)。漢語中“吃水”與“喝水”意思不同。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與“吃水困難”中的“吃水”表示“用水”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不能表示具體的“喝水”這一動作,而“船舶吃水”中的“吃水”則表示船身入水的深度,日語中寫作「喫水」或「吃水」,意思與“喝水”完全不同。

日語中為什麼不說「お粥を飲む」?

中國的粥類品種是極為豐富多彩的,既有純流質,不需要咀嚼的,也有並非完全流質,需要咀嚼的,但卻可以統一說成“喝粥”。中國各地存在各種粥類食物,可以作為日常食物食用,而且多為甜味。

與此相對,日本的「お粥」並非日常食物,通常為大米粥,裡面加上谷類、豆類及青菜等,多為病號飯,味道是咸的。由於並非真正的流質食物,所以日語中不能說「お粥を飲む」。因此,由於漢語和日語中“粥”的含義不同,造成了動詞使用上的區別。

結語

綜上所述,漢語中的“吃”與“喝”的概念區分不是十分嚴格,有時會出現互相替代的情況。如果把中國各地的方言說法也考慮在內,將會更加復雜。而日語中「食べる」和「飲む」的區分則相對嚴格,需要咀嚼的情況下就要使用「食べる」,否則要使用「飲む」。但這兩個動詞的尊敬語「召(め)し上(あ)がる」以及謙讓語「いただく」中,則沒有「食べる」和「飲む」的區別,兩個動作都能表示。

(責編:陳思、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