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漁民悲呼:核污水一旦排海當地漁業將再受重創

2023年07月06日09:1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7月5日電 (許可、陳建軍)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計劃進入倒計時。6月30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水海洋排放設施的最終檢查已經結束,預計將於本月7日向東京電力公司發放合格証明。這意味著日本已完成排放設備的准備工作。

  7月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到訪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格羅西會面。格羅西向日方提交了國際原子能機構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綜合報告。該報告雖然沒有否定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計劃,但同時強調“並不意味著推薦和支持排海計劃”。另外,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設置事務所,繼續評估核污水排海過程中和排海后的安全性。今后,岸田文雄將對夏季具體排海啟動時間作出判斷。

  日本漁業從業者稱十二年來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自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福島核污水排海計劃以來,來自世界各國與日本國內的反對和質疑聲不斷。其中,以漁業從業者為代表的日本民眾對此更是深惡痛絕,稱“十二年來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2001年∼2011年日本水產品出口總量、出口總額示意圖。圖片來源:日本水產廳

  2001年-2011年日本水產品出口總量、出口總額示意圖。圖片來源:日本水產廳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最高等級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受核事故影響,同年日本海產品總出口量較前一年下降25%,出口總額減少了1741億日元。中國、美國、英國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禁止或限制進口福島及周邊地區產品。

  在此影響下,福島縣漁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和生計。2012年6月至2021年3月的近十年間,福島縣漁民隻能進行小范圍的實驗性捕撈,其中2020年福島縣漁獲量還不到地震前的兩成。

  2020年10月,在福島縣漁民的熱切盼望下,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漁聯)宣布將從2021年4月起逐步恢復正常捕撈。然而,漁民們等來的卻是日本政府宣布核污水排海的消息。“好不容易等到我們捕撈的魚能賣出去了,卻又要重蹈十年前的覆轍”,一名50多歲的福島縣漁民對核污染水排海十分擔憂。

  日本強推核污水排海將導致漁業再受重創

  日本“3·11大地震”已過去12年,核事故的陰影卻依然籠罩在福島上空。

  2021年2月,福島縣漁聯宣布在福島縣海域捕獲的黑鮋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銫超標,濃度為每公斤500貝克勒爾,超過每公斤100貝克勒爾的日本國家標准5倍。2022年1月,在福島縣附近海域捕獲的黑鮋再次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銫濃度達到每公斤14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國家標准14倍。2023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口捕獲的黑鯛中檢測出每公斤高達18000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銫,超出標准180倍。

  盡管連續多年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日本政府仍然漠視全球海洋環境與公眾利益,強行推進核污水排海計劃,企圖將超過130萬噸核污水排入大海。核污水一旦排放入海,經過十余年努力剛剛復蘇的福島漁業將再次遭受重創。福島縣相馬原釜魚市場競買人協同組合長佐藤喜成表示:“現在福島出產的魚類價格依舊很低,10年過去了人們的收入還是不到過去的一半。如果政府排放核污水,肯定會導致產地形象受損。”

  核污水一旦排放入海,經過十余年努力剛剛復蘇的福島漁業將再次遭受重創。福島縣相馬原釜魚市場競買人協同組合長佐藤喜成表示:“現在福島出產的魚類價格依舊很低,十年過去了人們的收入還是不到過去的一半。如果政府排放核污水,肯定會導致產地形象受損。”

  日本消費者廳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后開展的消費者意識調查顯示,2013年40.9%的消費者注重食品產地的理由是“不想購買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食品”,其中69.5%的消費者在購買福島產地的食品時會感到猶豫。

  福島核事故發生后,福島產地的食品陷入無人問津、銷量不佳、進貨量減少的惡性循環。近年來,福島產生鮮食品銷量雖然有所回升,但福島縣農產品流通科負責人表示:“一旦市場份額被其他地區的產品搶佔,就很難恢復至以往的水平。”日本核污水排海計劃對於正在恢復中的福島產地形象可謂是雪上加霜。

  福島大學食品農業學教授林薰平、環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和田敏裕等專家指出,核污水排入大海,將導致福島漁業再次遭受重創,產地形象接連受損。世代從事漁業的福島縣漁民小野春雄接受日媒採訪時悲憤地表示:“一旦大家圍繞核污水排入大海產生負面印象,想要徹底抹除需要很長的時間。面對這麼多反對的聲音,政府卻一意孤行,實在讓人費解。”

  據韓媒報道,韓國關稅廳的貿易統計顯示,5月韓國進口日本海產品總量較去年同期減少30.6%,連續兩月呈下降趨勢。

  針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4日向日方提交的關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綜合報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在答記者問時指出,機構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証”。機構因授權所限,沒有審查日方排海方案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評估日方淨化裝置的長期有效性,沒有確証日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准確性,相關結論存在較大局限性和片面性。我們注意到格羅西總干事表示,機構應日本政府請求開展審查評估,絕不是為日排海背書。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