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7月19日電(記者錢錚)日本東北大學19日說,該校一個研究團隊通過同品種嫁接以及切斷植株再接到一起的方法處理番茄植株,提高了番茄的抗旱性。
東北大學發布新聞公報說,茄科和葫蘆科作物通常依靠嫁接來改良品質。嫁接多在不同品種間進行,一般選取吸收營養素旺盛、抗病害能力強的品種作砧木,果實品質好的作穗木。而該校研究生院生命科學研究科的團隊在研究中用一種被稱為“自我嫁接”的方法處理番茄植株,即用同一個品種的番茄進行嫁接,或者將番茄植株切斷后再接到一起。這樣處理過的番茄3周后扎根,然后研究人員給它們斷水12天進行抗旱壓力測試。
作為對照組的未經嫁接的同品種番茄12天后恢復澆水,生存率隻有20%﹔將此品種作穗木,以其他吸收營養能力更強的品種作砧木嫁接的植株,存活率達100%﹔而經自我嫁接處理的番茄存活率也達到了約60%。
研究人員分析了植株自我嫁接后基因表達等方面的變化后發現,植株莖尖分生組織發生了染色體組蛋白和DNA的甲基化,其結果是包括與植株抗旱性相關的基因在內的大量基因表達出現了變化,植株獲得了更高的抗旱性,並且自我嫁接的影響還能被子代繼承下去。
公報說,嫁接是歷史悠久的作物品質改良方法,本項研究証實不僅異種間的嫁接能達到這個目的,自我嫁接后植株的創傷愈合過程也會使植株表觀基因組發生變化,並且效果還能持續。這為傳統的嫁接技術提供了新視角。研究人員今后計劃研究同樣的現象是否會發生在番茄以外的植物中。
本項研究相關成果已發表於新一期英國遺傳學學術期刊《DNA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