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09:41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北京时间10日晚7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揭晓,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Munro)获此殊荣,这意味着备受瞩目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再次抱憾。 |
北京时间10日晚7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揭晓,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AliceMunro)获此殊荣,这意味着备受瞩目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再次抱憾。村上自2006年获得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之后,每年成为热门候选,但年年与诺奖无缘,堪称“最悲壮的入围者”。 “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到底离诺奖还有多远,除了读者以外日本的出版商或许是最希望得到答案,而村上本人曾表示“最重要的是读者,获不获奖是次要的。”
【为何多年被看好?】
近年来,村上春树曾多次处于各大博彩公司赔率表前三名。今年从9月初开始,村上春树一直高居著名博彩公司Ladbrokes和Unibet赔率榜榜首。直至颁奖前几小时,才从首位跌至第二。
有日本分析认为,所谓“博彩”有一定的“赌博”色彩,主要建立在知名度和人气之上,而如今在英语圈熟知的日本作家屈指可数,村上春树就是其一。而他最新的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礼之年》被翻译成英文将在2014年前出版。这为他增加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砝码。
旅日作家毛丹青此前曾写文章分析称,村上春树的作品之所以在国外受欢迎,除了作品的质量外,村上春树在欧美还有不错的版权代理人,这些“推手”起了很大作用。 <全文>
【为何与诺奖屡次交错?】
日本网友:著作太畅销 没有“授予”的必要
有日本网友认为,在某种意义来说,诺贝尔文学奖是要授给“希望世人铭记的作家”。而村上春树的作品无论在日本还是其他国家都很畅销,被世人熟知,因此无论得不得奖他终将名留史册,“授奖”似乎就没有什么必要。
日本文学教授:政治性不足或导致与诺奖无缘
日本中央大学文学系教授宇佐美毅接受采访时表示,村上春树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另两位日本作家的不同,比如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关注社会中少数群体的困惑以及原子能等社会政治问题,但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这类元素并不多见。村上春树的作品缺乏强烈的主题及目的性,这或许是他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全文>
文学评论家:太过通俗 不合诺奖的胃口
与日本的大江健三郎或者川端康成相比,村上春树的作品相对通俗化,似乎不太合诺奖评委的胃口。评论家白烨也认为,村上春树作品比别的作家更通俗、流行,“但对于要求文学的纯度而言,可能是他的一个弱点”。<全文>
村上春树作品中文译者林少华:“他得诺奖,是迟早的事情”
林少华的分析很理性,“获得诺奖有多种因素。虽然村上有实力获奖,但别的候选者,同样也有获奖的理由。”另外或许与翻译有关,“我们知道,诺奖评委们一般很少直接阅读日文原著。据我了解,西方人翻译外文作品,并不完全按照原文。大概走的是感觉路线。” 虽然村上再次“落榜”,但林少华依然力挺村上,“他得诺奖,是迟早的事情。” <全文>
获奖几率说
网上很多分析认为,去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年再给东亚作家,不太符合诺奖的一贯做法。除此以外,从往年3至4年就有女性作家摘得大奖的情况来看,今年或许恰巧赶上这个“几率”,女作家摘得最高荣誉。
【日本国内反应】
日本村上粉丝:失望但不“绝望”
毛丹青撰文介绍,村上的粉丝很期待村上得奖,“东京有个酒吧,每年到了10月上旬诺奖发表时,就会涌现出一批铁杆儿粉丝,大家一边吃着村上春树发明的吃法,即可口可乐浇热蛋糕,一边等待诺奖官网的视频直播。”在得知结果后,日本读者都很失望。毛丹青在2013年诺奖名单公布之后,在微博上透露,“看日本NHK报道时,觉得播音员的表情有点儿僵硬了。”但是仍有很多声音表示“明年再来”“总有一天会得奖的”。<全文>
日本出版商:“100亿”打水漂?
日本经济评论家森永卓郎估算,如果村上获奖,“出版村上作品的国家就会增加,相应的电影电视化也会增加,带来的经济效应大概在100亿日元左右”。处于长期不景气中的日本出版商对“村上经济学”充满了期待,对落选之后的失望也可想而知。<全文>
【中国网友为村上抱不平】
@老朱_无双:村上春树今年依旧跟诺贝尔走在平行线上,希望以后就算有机会阁下也不要去领这个已经跟文学无关的奖项;从看他的第一本书开始,就惊讶于他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和语言中隐喻的把握……虽然我也只喜欢其中一部《海边的卡夫卡》。
@西南财经大学MPAcc联合会:“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边”——村上春树,尽管再次陪跑诺贝尔,但这份对灵魂的尊重和悲悯,已经足以让他拥有自己的巡礼之年了吧。<全文>
【启示:日本的科技战略与诺贝尔奖】
自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日本至今共获得18个诺贝尔奖。为什么日本在最近的60余年中涌现出如此之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呢?就此问题,人民网日本频道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国经济学家(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李仲生教授。李教授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日本独特的科技战略、科技界的传承精神、科学家的勤奋刻苦和团队精神以及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全文> (策划/张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