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13:26 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0年,法國大餐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第一項“食文化”世界非遺。 |
法國大餐擁有悠久歷史
2010年,法國大餐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第一項“食文化”世界非遺。這意味著食文化的遺產價值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緊接著,墨西哥、土耳其相繼有食文化成為世界非遺。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新一批入選名錄的非遺項目,韓國越冬泡菜、日本和食、地中海飲食榜上有名。3年間,已有6項食文化成功進階世界非遺,觀其文化特點,可謂各不相同。
“食文化近年來不斷出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中,雖然不知道將其稱之為‘潮流’是否准確,但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化項目官員卡貝絲說,“食文化本身包含並體現了很多文化和社會元素,是各國、各民族尋找身份認同的重要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各國獨具特色的食文化近年來面臨著消亡的危險,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的傳統料理都呈現出消亡趨勢。此外,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藝和社會活動。我相信,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讓人們對食文化申請非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快餐業勢力的不斷壯大也被視為食文化申遺的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行業蓬勃發展,各國飲食習慣不斷趨同化。單調的飲食結構不僅使得各國食文化的民族特色不斷喪失,更造成了營養不均衡等結果。”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表示,“傳統食文化對食材、烹飪方法等有著很多要求,是祖輩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融入了許多智慧,更強調享受生活的樂趣,是不同民族性格和文化最好的表現形式。”他認為,為傳統食文化申請世界非遺是呼吁回歸民族傳統飲食習慣的很好方式。
法國大餐 2010年入選 特點:濃郁文化特色和獨特就餐禮儀
法國大餐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法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國大餐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雅的美食,有專家指出,法餐透出的濃郁文化特色和獨特的就餐禮儀是其申遺成功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以慢為美”的法國飲食文化及禮儀受到巨大威脅。申遺成功后的3年,也是法國對食文化進行大力保護的3年:加強人才培養,對美食和烹飪的相關組成部分進行普查﹔加強食品產業和烹飪技藝的開發﹔鼓勵美食旅行,在國際上進一步推廣法國大餐……
自2011年起,法國美食節成為一年一度的國家節慶活動。官方數據顯示,美食節受到各年齡段民眾的歡迎,參與人數及活動場數越來越多。相比2012年,今年與法國大餐相關的活動增加了一倍,達到7659場,共吸引約23萬名法國美食行業專業人士參與。除了法國20余個大區和4個海外省的2000個城市參與舉辦了相關活動,更有86個活動在阿根廷、比利時、加拿大、美國、芬蘭、日本、哈薩克斯坦、黎巴嫩和立陶宛9個國家舉行。
目前,法國很多地方推出了美食烹飪基礎課或是甜點烘烤課,旨在讓法國年輕人放慢腳步,體味法國大餐背后的文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