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8日13:20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隨著日本的節假日普遍採用公歷,日本端午節也改在了公歷的5月5日,隻有極少的地方還在6月5日這一天過端午節,在時空上與中國的端午節保持著最短的距離。
所以嚴格來講,日本端午節已早於我們過過了。不過,傳到日本的中式節日仍然保留了諸多的原汁原味中式元素,比如,在門戶上挂菖蒲和艾蒿、泡菖蒲澡、吃粽子等。盡管如此,日本端午節也派生出了諸多的獨特性,最明顯的是端午節演化成了日本的兒童節,這天在家門外高懸鯉魚旗、在家裡擺放五月人形(人偶)等以示慶祝節日。
從鐮倉時代(約1185年-1333年)開始,人們發現菖蒲的日語讀音與尚武的讀音完全一樣,菖蒲的葉子形狀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劍之類的武器,日本的端午節也就漸次演變成祝願家裡男孩健康茁壯成長的節日。
端午節披上濃重“男性”色彩以后,模仿鎧甲、盔甲、刀、武人玩偶等雄性色彩的玩偶“五月人形”等裝飾品走進人們的生活,大多的面目造型系模仿日本歷史上的將軍等豪杰人物,現在也出現了依照動漫角色而成的模型。
而民眾在庭園前挂起鯉魚旗的習俗興起的時間大概是在江戶時代(1603年至1867年),當時還隻限於政治中心所在地暨日本的關東地區,而在傳統政治中心京都一代並不常見。據稱,懸挂鯉魚旗的傳統也起源於黃河鯉魚跳過龍門的中國古代傳說,飽含著對家裡男丁有所出息的祝願。日本鯉魚旗由五種顏色的風幡組成,每次懸挂由三條以上構成。
此外,每逢端午節這條,日本特有飲食有日本粽和柏餅。日本端午節為何吃粽子,與端午源自中國有關,自然也就和紀念屈原有關。而日本端午節為何要吃柏餅,據說是由於柏餅所用的槲櫟葉在新芽生出前,老葉不會掉落,有“子孫繁?榮”之意。柏餅是和果子的一種,流行於日本關東地區,外型像中國的茶果,呈圓形或半圓形,以洗淨的梗米干燥后磨成的上新粉(中間粗度的粉)制成,包入甜餡料,做好后加上日語稱為“柏”的槲櫟(學名:Quercus dentata)葉或菝?葉對折包在外面即成。餡的種類有紅豆粒餡、豆沙、味噌餡等。
時至今日,每年的5月5日恰逢日本的五月黃金周的最后一天,這一天,兒童節的節日氣氛已遠遠超過了傳統端午節的節日氛圍,更多的日本民眾提及5月5日首先想到的是兒童節而不是端午節,這天的主角從文化傳統已經讓位給茁壯成長的兒童。(策劃/劉戈)(申明:出於介紹日本文化之目的,文章引用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涉及侵害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事宜。)
【日本風物篇】鯉魚旗
日本鯉魚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