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9日08:39 來源:解放軍報
驚天動地的巨響,拉開了“九一八”事變的序幕。為了給侵略行為制造“借口”,日軍在現場放置了三具穿著中國士兵服裝的尸體,將其偽裝成被擊斃的炸路“凶犯”,誣稱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襲擊日守備隊,以此“明示”此后日軍進攻北大營完全系“自衛”行為。 |
綏靖政策 終遭失敗
對侵略者採取綏靖主義政策,不可能避免戰爭,隻會加速戰爭的爆發和擴大戰爭的范圍
“九一八”事變第二天,即1931年9月19日下午,正在日內瓦召開的第12次國際聯盟大會舉行第65次理事會,中國代表施肇基報告了“九一八”事變經過並說明中國未作任何抵抗的事實,請求國聯主持公道。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國聯理事會遞交聲明書,控告日本侵略中國領土、破壞國聯憲章的行徑,要求行政院“立採步驟,阻止情態之擴大”。
9月22日,國聯理事會通過決議,對中日兩國政府同時提出“警告”,務須避免一切足以使“事變”擴大或足以妨礙和平解決之行為,要求兩國立即撤兵。這個決議沒有區分侵略者與被侵略者,在客觀上起了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開脫罪責的作用。
此后,國聯又分別於9月30日和10月24日,通過限期日本撤兵的決議,但日本均未停止侵略的步伐。由於日軍沒有按照英、美、法等列強的願望,在踏上中國東北這塊跳板后直取蘇聯,而是掉過頭來觸及他們在華的勢力范圍,國聯才於12月10日通過了派遣調查團的決議案。
然而,遲至1932年1月21日才正式成立的國聯調查團,並沒有直接到中國東北進行調查,而是先繞道英國美國征求列強的意見,繼而到戰爭發起國日本訪問,3月14日到達上海后,又前往杭州、武漢、九江、重慶、天津和北平等地參觀游覽,直到4月21日才抵達沈陽。而這時,日軍已攻佔錦州,成立了偽滿洲國,初步穩定了東北局勢。
10月2日,《國聯調查報告書》在日內瓦、南京、東京同時公布。報告書承認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的基本事實,指出“東三省為中國之一部,此為中國及列國公認之事實。”“日方於事前確有充分計劃以應付中日間萬一發生之戰事,此計劃於九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夜間見諸實行,迅速准確。”
然而,報告書雖然不承認日本維持的偽滿洲國,但並沒有要求日本從被侵佔的中國領土上撤出軍隊,相反卻主張“東北高度自治”,由國聯插手,實行“國際共管,利益均沾”。這等於是要把中國東北從日本獨霸的殖民地,演變為日、英、法、美等國共有的殖民地。時人評論稱,這是要否認一個舊的滿洲國,建立一個新的滿洲國。
1933年2月24日,國聯通過了報告書,要求日本從中國東北撤軍,實行這一地區在“國際共管”下的所謂自治,同時承認日本在東北的“特殊利益”。盡管如此,日本政府仍然拒絕接受,並於3月27日宣布退出國際聯盟。對此,國聯仍無計可施,沒有拿出任何制裁日本的措施。這對“一切聽從國聯”、依靠國聯“主持公道”的南京國民政府來說,不啻是當頭一棒。
英、法、美等國以及國聯對日本侵略者採取的縱容、姑息、妥協、讓步的綏靖主義政策和軟弱無力的行動,再次証明了“弱國無外交”的道理,也對國際社會及后來的國際形勢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由於國際社會對日本的侵略行徑一再退讓,對它侵佔中國東北的行為未予以任何懲罰和制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越來越大。在佔領錦州之后,緊接著於1932年1月又進佔了山海關,控制了東北通往關內的門戶。1933年3月,日軍進攻熱河,佔領了承德。至此,東北四省這塊富庶之地全部落入日本之手,極大地增強了日本侵略擴張的實力。1935年,日本制造了“華北事變”,1937年7月,發動“盧溝橋事變”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偷襲美國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至此,由“九一八”事變燃起的戰火,已蔓延到亞洲各個角落,連英國在印度洋的東方艦隊、美國在遠東的軍隊都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其實,日本侵略者在發動“九一八”事變時,並不是毫無顧忌的。如果英、美、法等國挺身而出,採取集體抵抗侵略者的政策,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很可能會有所收斂。“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充分表明,對侵略者採取綏靖主義政策,絕對不能避免戰爭和制止戰爭,隻會加速戰爭的爆發和擴大戰爭的范圍。“九一八”事變過去83年了,今天,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否定侵略中國的歷史事實,其背后的用心和企圖是不言而喻的。對待這股勢力,我們同樣不能採取姑息、縱容的態度,要與之進行不懈的斗爭,以維護亞洲及世界和平。(劉長江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劉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