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10:49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10月7日,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2名日本科学家和1名美籍日裔科学家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一同获奖,再次引起舆论的沸点。 |
在近几年的诺贝尔奖中,日本恐怕是仅次于美国的“大赢家”。日本在本世纪初提出了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现在,又靠近了一步。10月7日,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2名日本科学家和1名美籍日裔科学家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一同获奖,再次引起舆论的沸点。14年里,13位获奖者,一个人口只有1亿多的国家是如何做到的?
◆三名获奖者:用LED灯“点亮整个21世纪”
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3人本次获奖的理由是“研究出了更明亮、更节能的蓝色LED”,评选委员会称,“当前世界四分之一的电力用于照明,LED为节约电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发明了红色及绿色LED,但三原色之一的蓝色LED却因在材料结晶环节遇阻而被断言“难以在20世纪实现”。
时任名古屋大学教授的赤崎与天野一起向难倒了全球研究者的氮化镓结晶制作发起了挑战。经过反复实验,他们成功制成了氮化镓结晶,并于1989年在全球首次实现了蓝色LED。
随后,当时在德岛县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当技术员的中村独立研发出了大量生产氮化镓晶体的技术,并成功制成了高亮度蓝色LED。中村还发明了蓝色半导体激光器,并在全球首次将这两项发明投入实际生产。可以说,赤崎与天野在蓝色LED的基础研究方面贡献突出,而中村修二的贡献主要在于实用化研究。>>
现年85岁的赤崎勇于1973年在松下电器任职时开始进行蓝色LED研发,转至名古屋大学任教后,与当时为该校学生的天野浩(现年54岁)在1989年首次成功开发出蓝色LED。
1973年开始LED的研究时,红色和绿色的LED已经普及,而蓝色LED的研发竞争才刚刚开始。当时研究普遍认为硒化锌是获取蓝光最佳选择。然而,赤崎先生却坚信:无论是物理性能还是化学性能,氮化镓都比硒化锌稳定,优点也更多。只要努力提高晶体的质量,一定可以打开一条出路。于是赤崎先生开始一场背离主流的孤独之战。在1956年召开的半导体国际学术会议上,赤崎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没有得到一丝反响。他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氮化镓的研究坚持下去,“我就是那个荒野中孤独的前行者”。功夫不负有心人,赤崎的研究最终成功。
尽管中村修二现在是美籍日裔研究人员,而且镀了一身金——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日本爱媛大学客座教授,但是在发明蓝光LED的时候只是在日本一家小公司——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工作。
在蓝光LED之后,中村又研究出蓝色激光器(用于蓝光DVD),但日亚化工如同其他公司定下的规矩一样,蓝光LED技术专利归公司,中村修二只获得可怜的2万日元奖励。
中村修二意识到,自己的权利该靠自己去争取,于是在2001年将自己的雇主日亚化学工业公司告上法庭,讨要发明的收益。2004年,东京一家法院判决日亚化工向中村修二支付200亿日元(1.83亿美元)补偿金。但在二审时,这一数字被降至8亿日元。不满这一结果的中村公开呼吁日本研究者移居美国,他自己在1999年加入美籍。
天野教授获得喜讯时,正在从法国出差结束后返回日本途中,在德国机场中转时,他收到了自己获奖的电子邮件。学校在联系上天野教授后,临时通知他:马上升级到商务舱。10日清晨天野教授从海外回到日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称:“一直搭乘经济舱,突然坐上商务舱,还是有许多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