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天然林再生实验,高见和团队还以阻止环境破坏和贫困形成的恶性循环为目的,把项目分成长、中、短期并使其有机结合,让农民看得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实惠,激发起植树造林的更大积极性。
1998年,高见在日本募集了约合20多万元人民币的资金,为广灵县范西村打出了第一口水井,结束了全村200多户人家走20多里路肩挑手抬的吃水历史。
同时,高见他们在种植油松、樟子松的同时,尽量多种杏、桃等经济树种,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卖钱。效益好的地方增加了10倍的收入,最少的也增加了四五倍,人均收入由以前的300多元增长到1000多元。2000年,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目前已经有20多个大学生了。种果树改变了过去环境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忙于植树的高见也没忘记育人,他帮助改善小学办学条件,为贫困山区学校营造“希望果园”,把环境改善的希望寄托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点上。为当地筹建了4所希望小学(还有1所在河北的张北地区)。树林的经济效益一部分用来做树木的护养,另一部分用来做希望小学的教育经费。
高见通过改善育苗和植树技术的实践活动,为当地培养了技术人才,更坚定了老乡们对植树造林的信心。如今,高见在缺水荒芜的山地上从事的这一系列带研究性质的造林活动和造林模式,大都已经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了。
这都是了不得的成绩。但说到中日友谊,见事之余还得见人。写了这么多高见邦雄,其实写的也不仅仅就是他,对于这些乐于帮助中国的日本人,我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就是——
朋友
刚到浑源县的时候,当地的农民叫高见“日本鬼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农民的猜疑逐渐化为友谊。用他本人的话说,是从“面对面”到“肩并肩”。
高见先和孩子交朋友:“最重要的是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居高临下俯视他们,而是要把视线和他们的视线高度拉平,或低于平视高度。不能吓唬他们。在孩子们做游戏时,我就蹲在旁边,注意距离不能太靠近,四五十分钟一动不动。要保持一定距离,既能让他们注意到你,又不至于影响他们做游戏,这是非常重要的。等他们习惯了,你不妨再往前凑一凑。” 从接近孩子,再进入小学,再进入村民家庭,终于被迎入农家并上土炕过夜。他不再是“日本鬼子”,而被村民亲切地唤为“老高”。
后来因为高见从日本请来专家实地指导,也把这里的土壤带回去放实验室里研究过,种出来的树木越长越喜人。时间一长,什么土质、什么地形、什么时间该种什么树,高见都门儿清,于是老乡们又把“高专家”这个称谓送给了他。
老乡们对高见的感情越来越深,不仅仅是因为那些树,而是高见给他们带来了希望:“我在播种树木,树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有希望,所以我是在黄土高原播种希望。”
高见曾说过:“中国和日本语言里都有‘日久生情’,种树如同育儿,我们和当地人一块种树、浇水,树木里就有了我们共同的汗水和情感,我们的友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永远牢固。”
是的,中国老乡和高见感情日渐深厚的背后是两个国家的友谊之树愈加茁壮:
高见邦雄于1992年开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大同市黄土高原农村展开植树造林,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的“基层友好技术合作”序列的“黄土高原森林再生项目”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项目。1992年开始合作活动以来,高见邦雄每年春季和夏季,都在日本招募两次绿化植树团,每次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除了自己组织的绿化植树团之外,还有慕名前来考察交流和商讨合作的各种企业和工会也派遣绿化植树团。尤其是与永旺工会和三得利工会持续长达25年以上的合作关系,成为稳定型伙伴。
20多年来,高见邦雄先后获得过中国政府表彰外国人的最高奖励——“友谊奖”、中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国际合作奖”,大同市人民政府的“环境绿化奖”。在日本,高见邦雄获得了大阪府民会议的“大阪环境奖大奖”,朝日新闻举办的“走向明天环境奖”,每日新闻举办的“每日国际交流奖”和“外务大臣奖”。
社会影响也为高见邦雄在黄土高原的绿化活动创造了相当宽松的环境。经费充足,八方来源,除会员会费外,再就是合作者和合作单位(工会和企业等)的捐献;日本邮政省国际志愿者储蓄基金、环境事业团地球环境基金、国土绿化推进机构“绿化募捐”、外务省草根无偿资金援助、日中绿化交流基金、经济团体联合会自然保护基金、吉之岛环境财团捐献等项目经费。
1996年-2013年利民工程无偿援助在大同市的民生环境改善项目有:地球环境林中心建设项目、地球环境林中心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北部绿化计划、大同县周士庄遇驾山村自来水安装项目、绿色地球环境中心绿化基地建设项目。
同时,自1999年起,还有日中绿化交流基金援助项目,截至项目结束的2018年,该基金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援助植树造林项目277项,累计开展的植树造林面积超过7万公顷。提供援助的日本国内团体有82家,与这些团体联合开展植树造林的中方团体为73家。这项植树造林活动所建造的森林,在恢复荒地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以及抑制黄沙等方面,针对需要保护的农地和村落,甚至城市地区都在直接发挥作用。此外,先进的植树造林技术试点也产生了推广效应,在提高地区居民对植树造林绿化重要性的渗透理解以及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建造经济林和销售树苗等方式,增加了当地居民提高收入的机会,带动了地域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合作,开展实施了中日联合志愿者植树等形式多样的友好交流活动,加强了中日民间层面、特别是青少年间的交流与相互理解。
……………………
今天,眼前的葱葱绿树、心里的中日友谊,正是“绿色地球网络”“种植于大地,种植于人心。”宗旨的写照啊。
不知道年轻时候能把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日文版全文背诵的高见邦雄,还记不记得这句话:“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不正是高见邦雄一生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