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9日08:08 來源:國際先驅網
索尼一直是日本制造業的驕傲。它曾經是消費電子市場的領導者,被喬布斯稱為“神一樣的”消費電子業巨頭,從半導體錄音機到Walkman,從Play Station游戲機到VAIO系列個人電腦,無不引領潮流。然而,2008年雷曼危機以來,索尼已經連續6年出現虧損。即使在一直引以為傲的電視業務,索尼也已經連續虧損10年。 |
重細節錯失大勢
任何事物的原因都有內因和外因。日本制造業的衰退也不例外。
說到外因,首先應該是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企業的崛起給日本制造企業造成了沖擊,這是全球化社會大分工的必然結果。就好比原來隻有日本能生產的產品,現在中國和韓國企業能夠以更廉價成本、更適應時代地生產出來,其結果必然會導致日本的產品喪失競爭力。比如在PC領域,聯想借助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通過收購Thinkpad,進一步強化了技術和品牌,從而一舉成為全球的老大。而在手機領域,華為、中興、聯想等借助成本優勢、研發能力和互聯網思維能力,已經將日資企業全線逼退,甚至對韓國三星也構成了挑戰。
其次就是日本國內制造業經常抱怨的日元升值、雷曼危機、東日本大地震、法人稅高等所謂的多重苦難。從制造企業出口的角度講,這些因素必然會影響企業的效益。然而,從產業升級的角度講,這似乎又是全球分工的必然結果。日本軟銀公司創始人孫正義就認為,“勞動密型產業無法令日本復興,知識密集型產業是日本唯一出路”。《日本經濟新聞》編委關口和一也在其著作中認為,過分強調拯救制造業對日本反而有害。
實際上,造成日本制造業衰退的根本原因更在於日本企業自身。
第一,加拉帕戈斯現象(日本商業用語,指缺乏對外界適應的能力而最終導致被淘汰——編者注)。大約從2007年左右起,日本開始使用這一表述來反思國內的消費電子制造業。它反映的是日本產業界在國內無人能敵,在國際其他市場卻節節敗退的現狀。比如,日本按照自己的通信方式(PDC方式)開發出2代手機,功能非常強大,日本廠商幾乎獨霸國內手機市場,但卻全然不知此時國際上已經普及歐洲式GSM方式手機,最終結果是蘋果和三星智能手機在日本所向披靡。
第二,技術更新慢。近幾年,從電視到顯示器,從平板電腦到智能手機,日本電子企業幾乎沒有推出引領行業先鋒的產品。據日本財務省統計,雷曼危機后的5年多時間裡,日本制造企業設備投資一直低於折舊費,核心產業價值下降明顯。日本專利廳數據也顯示,危機之后,日本企業專利申請件數銳減。媒體嘲笑日本企業患上了“風險恐懼症”。
第三,戰略失誤。日本制造企業似乎沒有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步伐,有些過於追求細節,忽視了對行業大勢的把握。前些年,索尼、夏普等日本企業在液晶面板上注入了太多的資金,最后不得不收縮戰線。索尼收回了與三星合資液晶面板廠的投資,鬆下和夏普也將投下巨資的生產電視機面板的工廠轉為生產智能手機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