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08:1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兩個月前,吉井忍把在豆瓣連載近兩年的“便當日記”集結成《四季便當》,講述了四十個關於成長、親情和日本的故事。 |
在《四季便當》中,吉井忍說:“我做的便當如何?得去問問丈夫了。”起初,吉井忍的丈夫並不太習慣味噌湯的味道,“但現在他很喜歡,有時候自己買來豆腐和大蔥做味噌湯。不過他對中國菜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中式炒菜也好,燉肉或湯類,我的廚藝水平待提高。”
便當故事:傳達超越文化的情感
為丈夫制作了不少拿手日式便當之后,吉井忍決定在豆瓣上與人們分享,后來便有了今年10月出版的紙質版《四季便當》。
為了保証紙質書的圖片質量,吉井忍把40道料理重新制作了一遍,請專業攝影師來拍攝,“是挺費勁的,但還是攝影師拍攝的圖片效果好,所以最后我覺得辛苦也挺值得。”
“我平時和人交流比較淡,但出書之后感覺到周圍朋友們的關心和熱情,這讓我蠻感動的。”《四季便當》出版后,吉井忍沒來得及寄書,許多朋友便自己下單。上個月,她的日本朋友來北京玩,吉井忍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只是簡單提起自己出了書,但沒有送書也沒告訴書名,“結果,他回國前跑到王府井書店買了一本。”
“恬淡的文字,精美的攝影,食材簡單可覓,行文間洋溢愛與生活氣息。”有讀者在亞馬遜購書后寫下了這樣的評價。
每一個料理背后,都有著一個吉井忍的回憶——兒時父親做的“粗糙而便宜的”大阪燒﹔高考前邊學習邊看漫畫的夜晚,母親送進屋的烤飯團﹔工作后為省錢自制的三明治……在北京的秋日,藍天開闊、空氣溫和、陽光宜人的時候,吉井忍都會帶上便當和保溫杯,在離家不遠的798藝術區找個安靜的角落,坐下打開便當盒,這些關於便當的記憶,便一個個跳出來。
“我做這些便當的時候也很自然地想起小時候的種種。回國的時候在父母家的廚房裡看到過去的便當盒或其他舊的廚具、餐具等,這些東西也會讓我想起很多小時候的回憶。”
許多曾經吃過的料理,如今作為主婦自己制作,也會讓吉井忍不免傷感。小時候最愛和母親一起回海邊的外婆家,買炸雞塊吃,而現在,外婆過世,母親患上了癌症﹔大學時代對未來迷茫,瘋狂跑去名古屋看電影,歸途中吃了“名古屋雞翅”,那種隻屬於年輕人的熱情和體力早已不在。
“年輕人的孤獨和青澀、母親對孩子的關心、父親寡言中表達出來的對家人的愛、上班生活中的壓力和人際關系等等,哪怕我的故事中有一些和中國不同的日本文化因素,這些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情感也是可以讓大家理解、分享或引起共鳴的。”文/本報記者 趙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