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10:43 來源:錢江晚報
近日,在省外辦組織下,記者走訪了日本靜岡、大阪地區的政府環保部門、企業、環境NGO(非政府組織),看看日本版的“五水共治”能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
靜岡縣專門修建了專供企業排放處理后的工業廢水的岳南排水渠。排污企業必須先對自己產生的污水進行淨化,淨化到一定標准后,才能將廢水排放到岳南排水渠。如果企業每年排出的廢水中固體懸浮物容量超過2萬噸,需負擔額外的處理費用。政府還會對排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或排出有害物質的企業進行專門檢查。
如果企業偷偷超標排污,那麼后果是可怕的——一旦發現,政府會關停企業,企業不單要支付造成污染的賠償金,還會被強行要求企業引入相當高額的(價值幾千萬元)處理污水的機器設備。因此企業都不敢以身試法。
這樣通過控制污水總量的排出,田子之浦港恢復清澈,污染歷史再未重現。
有人會問,如果企業在處理污染上投入很多資金,產品成本也會相應漲價,那麼在市場上就會沒有競爭力。然而這個“合理”的邏輯在日本是不成立的,在日本,一個企業如果對環保無動於衷,消費者就會不滿,市場就會淘汰其產品。也就是說,環保不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民眾和市場的要求。
日本常遭台風襲擊,也曾洪水肆虐
政府採取哪些治水對策防治洪澇
日本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靜岡縣所在的巴川流域地勢低平,人口密集,經常遭台風襲擊。1974年7月7日,受台風影響,一場大暴雨襲擊靜岡,總雨量達508毫米,由於無法及時排水,洪水淹沒了車輛、房屋,造成當地死亡44人,很多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達213億日元,史稱“七夕豪雨”。
“那是一段可怕的記憶。”在靜岡市治水交流資料館,該縣土木事務所河川改良課職員影山安秀告訴記者。此后,當地政府痛定思痛,開始採取洪水防御、泛濫源管理等一系列綜合治水對策,以防再遭洪澇創傷。
首先,政府對流域內的河道進行了擴修,並花了整整20年新造了一條長達6300米的河道——“大谷川放水路”,這個河道連接巴川的中游和海洋,當有暴雨來襲水位高漲時,可通過這一放水路將洪水排入海中。
另外,在巴川附近,政府建了4個叫“麻機儲水池”的工區,下大暴雨時,它可以用來暫時儲存河流中激增的水量,以防下游發生洪澇災害,而平時,它又作為科普公園、運動場等供廣大市民使用。除了修建麻機工區,當地政府還利用學校的操場來做儲水池。
這些設施建成后效果顯著,同等雨量的台風侵襲,當地受淹房屋從821戶銳減到4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