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5日08:22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中日关系现在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强中国”下的中日关系究竟出路何在?能否走出对立、对抗的局面? |
在这些所有的变化中,把握中美关系的大局仍然是核心。美国有它的战略,这就是防止中国排斥美国,替代美国的地位,损害美国的核心利益。避免对抗是中国应对美国战略的底线,但这个底线是不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提出要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是主动型战略,不是被动性措施。
对于中国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美国可能不太情愿接受,但也难以拒绝。许多人猜测中国的真实意图,有的认为,接受中国的倡议意味着承认美国和中国平起平坐,也有的认为中国是要与美国寻求共治(G2)。习近平形象地说,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下中美两国。显然,中国提倡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为了寻求共治,而是为了寻求共存。所谓规避“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一个崛起的中国和一个守成的霸权有竞争,不打仗,实现和平发展。事实上,如果这样做,中美就是在创造历史,创造大国崛起不发生战争的历史,创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历史。
认识中日关系
在中国周边国家关系中,与日本的关系最为错综复杂。在中日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大部分时间是中国强,但是,近代大部分时间是日本强。自19世纪后期,日本就是亚洲的老大,凭借其实力进犯中国,八年抗战,最后还是借助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实现胜利。日本战败,摧垮了其经济,但二战后日本又迅速实现经济恢复,成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
2010年是一个转折,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超过日本,此后继续以很快的速度把总量差距拉大。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中国综合实力继续提升,如果此趋势延续,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从中日关系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大的反转,必定会对中日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日本方面来说,核心的问题是在中国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的情况下,究竟该如何与中国相处?二战后,中国还很弱,日本同情中国,做了不少好事,例如提供政府发展援助(ODA)、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等。但是,日本人也有一个心结,就是担心中国成为竞争者。比如,在改革开放的前期,日本企业很担心在中国投资会让中国学走技术。只是在其他资本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日本大企业才开始下决心进入。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综合实力提升很快。而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对日本任何党政领导人来说都是一块心病。本来,日本靠上中国这个不断增长的大市场,与中国一起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是可以为其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的,但是,出于对中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担心,日本对中国的政策总是摇摆,而最后又走向制约中国,甚至把中国作为对手的方向。小泉执政时期,他用对中国表示强硬、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来拉动国内的人气,靠加强与美国的合作来制约中国,结果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安倍短暂执政,与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但是,他深藏内心的复兴日本之梦决定了他是要把中国作为对手的。其后,福田当政时期,他推行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的政策,中日关系出现改善。麻生执政时期,他试图通过搞“价值观同盟”,创建“民主之弧”来孤立中国,并没有奏效。鸠山当政时期,他试图推行“融入亚洲”的政策,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和区域合作。他触怒了美国,导致他很快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