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5日08:22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中日关系现在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强中国”下的中日关系究竟出路何在?能否走出对立、对抗的局面? |
尽管如此,把握转变进程中的矛盾,尽可能减少发生冲突的因素,使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还是既需要谋划,又需要行动的。如果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在创造历史,打破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必战的铁律,那么,中日两国也负有创造历史的责任,那就是化解历史积怨,走向合作共赢之路。欧洲的法德这样做了,难道亚洲的中日做不到么?不过,法德做到了,是基于两个条件:一是德国真正对侵略历史反省认罪,二是两国共同参与和推进欧洲合作,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中日要和解与合作,也离不开两条:一是日本真诚反省历史,二是中日两国协力推动亚洲合作。障碍首先在第一条。当然,在亚洲创造这样的环境,除了中日两国努力外,也需要其他国家的努力,其中自然也包括美国。
钓鱼岛问题大局
钓鱼岛问题有大利益、大背景和大格局。大利益就是中国要恢复对钓鱼岛的主权,而日本则极力维护现有的治权,并进而拒绝承认存在主权争端;大背景是中日综合实力对比向有利于中国方向倾斜,日本“以攻(国有化)为守”;大格局则是钓鱼岛交由日本管理是二战后在中国没有参加的情况下进行的区域秩序安排,中国力量上升对这种秩序形成挑战,改变这种损害中国利益的秩序是迟早的事情。
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的举动和坚持不存在主权争端的立场,把钓鱼岛问题推向死角。日本政府人士声称,日本从来没有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达成默契,对其“国有化”只是国内政策的调整,是基于日本国内政治的原因(石原派借机施压争权),从私人手里购买所有权以便于政府管理。
但在中国看来,这样的解释只是自欺欺人。中国方面认为,如果没有当年的搁置默契,两国关系正常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国有化”是日本政府应对中国力量提升的准备,是出于对中国战略判定的考虑。因此,“国有化”一则破坏了两国关于搁置的共识基础,二则把中国推向别无他择的境地而必须采取强烈反制的措施。显然,如果中国不做出反制,那就等于是默认了日本国家对钓鱼岛的主权,这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