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1日17:3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歷史總是讓9月成為中日關系發生轉變的重要月份。這也許是一種歷史的需求。今天的中日關系已經發生了這種轉變。2012年9月11日,日本購島,所告訴人們的大概就是這些。 |
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炒作,也是日本強化軍事軍備的重要一環。在過去的一年裡,軍隊對文官進行統治的治軍方式(文民統治),已經做了很大的調整,軍隊將領在軍隊的調用、指揮方面的權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強。今年秋季,安倍內閣將向國會提交《保密法》(秘密保全法案),在正式設立國安局(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之前,先通過《保密法》來限制民眾的自由。等這個法律正式實施后,緊接著設立國安局,一種類似於日本戰前“特高警察”的組織,將活躍於日本國內外。在軍事預算方面,過去日本總是強調軍隊在防災方面的功能,以此來要求增加預算。現在已經不需要這樣的口實,開始直接使用島爭問題,並已經將軍隊重點部署到日本西方,在防范中國的同時,預算得到了很大的增加。
安倍內閣的“價值觀外交”(又稱“自由與繁榮之弧”),希望包圍並遏制中國。島爭后,在2013年上半年,日本將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向調整到了印度、緬甸等國家,對華投資大幅度減少。盡管印度股市、匯市十分慘淡,對印投資難以預見成果,但日本減少對華投資的方針未變。
民主黨內閣在2012年9月11日購島后,日本政權發生了更替,自民黨上台。但政權的變化,並不意味著國家外交方針的更改。安倍內閣在對華關系上,希望繼續通過炒作釣魚島問題來統一國內意識,實現軍事擴張,孤立弱化中國。
中日之間在1931年的9月進入到了全面戰爭狀態,1945年9月開始有了和平,1972年9月讓兩國有了共同在經濟上取得發展的機遇。而在2012年9月,日本通過購島來明確了在東亞與中國在意識形態、經濟合作等各個方面的對峙。
日本可以犧牲經濟利益,特別在安倍經濟學先聲奪人,經濟發展出現了好轉勢頭的時候,這種與中國對峙的態勢將會進一步得到加強。安倍內閣希望通過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對峙來進一步統一民意,在看到中日經濟規模的逆轉已經定型,日本不再能左右中國發展的時候,至少要讓中國不舒服,要多制造一些能卡在喉頭的魚刺。沒有釣魚島之爭,安倍內閣也會創造出一些其他爭端來。
這也許是一種歷史的需求。今天的中日關系已經發生了這種轉變。2012年9月11日,日本購島,所告訴人們的大概就是這些。(作者陳言:日本問題專家/日本產網站CEO)
(本文為人民網日本頻道版權作品,沒有書面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