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03日15:17 來源:中國網
歷史上,日本問題曾是中美戰略合作的重要契合點。在新的格局轉換期,日本問題將考驗中美兩國的智慧和胸襟。 |
冷戰式的思維無助於化解戰略疑慮,無益於平抑地區局勢中的焦躁和危險因素。安倍晉三內閣正是自恃有美國站台,才敢在與中國對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其借所謂“中國威脅”之“殼”所要下的“蛋”是擺脫戰后束縛,最終將挑戰美國主導設定的戰后秩序,威脅亞太和平穩定,損害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長遠戰略利益。
美國是否認識到了這一危險,抑或,已經認識到了,但在目前這個階段所能做的實在有限?
拜登此次訪華,是與訪日、訪韓一攬子安排的。確定先日后中的訪問順序,美方顯然有著深層次考慮。先與安倍對好表,拜登才有來中國談的資本和底線。但這也恰恰說明,無論美國內心作何打算,其對華關系都大於、重於對日關系,與日本的溝通可以收口,同中國的交流卻必須敞開天空。當然,拜登訪日的觀感對中美溝通也是有用的。
中日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不可逆轉的歷史性變化,對華政策已經成為美國亞太戰略的核心內容。這是中國國力上升的必然結果,不以日本的意志為轉移,相悖或滯后於此的戰略安排非但不能阻擋中國沿著正確軌道繼續發展壯大的步伐,反而可能自陷戰略混亂和窘困。
中美協調在亞太地區的利益關系之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急迫和富有意義。這種協調當然不可能繞開日本問題,但日本顯然也不能指望通過自己的恣意胡為將其變成一場“三邊會談”。也許近期還不大現實,但長遠來看,中美應當形成某種默契,能夠以各自的方式施加信號一致的影響,約束、引導日本在亞太格局發展變化中遵守自己的本份,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美雙方都曾在很高層級上不隻一次地表示,太平洋地區足夠寬廣,完全容得下中美兩國。這樣的豪言壯語必須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日本問題就是擺在中美兩國面前的一道醒目標尺。雙方不應放過利用拜登訪華就日本問題作一次坦誠溝通的機會。
歷史上,日本問題曾是中美戰略合作的重要契合點。在新的格局轉換期,日本問題將會成為中美戰略互信的促進因素還是損耗甚至爆燃因素,將會導致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努力繼續向前還是大幅倒退,考驗著中美兩國的智慧和胸襟。
2010年9月,當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對峙因日方抓扣中國漁船船長事件陷入焦灼時,拜登曾針對事態發展公開表示,“在推進中美關系和朝鮮半島局勢發展等方面,日美關系極為重要”,“美中關系不能繞過東京來建立”。拜登的這番“大實話”留在了中方記憶中。時隔3年多,拜登的看法有了什麼變化呢?也許答案就在他即將進行的訪問中。(曉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