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4日17:01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未名博雅,湖光塔影,構成了北京大學最為經典的校園風景。在這樣一所中國頂級學府,和學霸們一起學習日語是怎樣的體驗?本期我們採訪了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系主任金勛、教授馬小兵、副教授李奇楠、翁家慧以及學生代表聶曉萌。 |
未名湖風景
理由7:北大,代表了無限種發展可能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這八個字的校訓,在北大課堂,甚至是每一個北大人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北大校園裡,有一首非正式校歌《未名湖是個海洋》傳唱不息。正如歌名所寫,北大就像一片包容萬千的大海。日語系大四學生聶曉萌表示:“在北大,你會有無限種可能。”蹭課是北大的老傳統,查查課表,任何一個教室的大門都向每一個人敞開。外系旁聽學生擠爆了課堂,這種事情在北大早已是稀鬆平常。同時學生們可自由地選擇門類豐富的校內通選課,以及各種輔修、雙學位課程,跨學科、轉專業更是非常普遍。“日語系也有很多轉系生,比如從德語、印地語專業轉來的,甚至是物理、化學專業轉來的。有些同學提前自學日語,轉入后甚至可以直接插班。”李奇楠老師說。
“在這裡,你會慢慢發現自己新的潛力。”翁家慧老師說,“有的學生大三交換留學時,在日本接觸到了法律知識,很感興趣,畢業后就申請去了東京大學法學部,后來在日本做了律師﹔還有的學生畢業后去意大利學奢侈品管理,現在又做了時尚雜志編輯。本科生們的個性都非常豐富。”
北大還擁有上百個學生社團,每年學期初,在熙熙攘攘的三角地,都會舉行一場浩大的招新活動,人稱“百團大戰”。文學社、清唱團、自行車協會……甚至是流浪貓關愛協會、素食協會,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理由8:情滿燕園 人才輩出
幾十年來,北大日語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活躍在外交、教育等各個領域,為國家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例如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前國務委員唐家璇、前駐日大使徐敦信、中日友協副會長王效賢等。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受學校“兼容並包”的自由氛圍影響,北大日語系的學生們在畢業去向的選擇上也顯得思維更為開闊,足跡更是遍布全世界。據李奇楠老師介紹,日語系本科生畢業后,基本上班裡有三分之一學生選擇就業,三分之一學生選擇在國內讀研,三分之一學生選擇出國深造,但國家並不局限於日本,每年也有許多同學選擇前往歐美留學。
此外,外交部等中央部委每年都會包括北大、北外等國內知名高校的日語系進行優秀學生遴選,綜合成績排名前列的同學可以前往日本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回國后參加外交部組織的入部考試。通過考試的同學,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部委工作。
燕園情,千千結。2012級本科生張璐今年大四,畢業后他將在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繼續攻讀碩士,學習經濟與管理。張璐認為,北大日語系與其他外語類院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對學生的提升是全面的。“第一,北大學科齊全,你可以在日語之外再學習另外一門專業,很多日語系同學都會修經濟學、社會學、國際關系等雙學位。第二,北大每天都會有很多講座,演講者通常都是各個領域的杰出人士,他們的見解往往發人深省。我常聽講座,有時候一個講座會使我對一個領域的看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三,北大日語系的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比較強。語言的學習主要是重復和記憶,有些學校隻重視語言技能的提高,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思考﹔而在北大日語系不會把語言能力當成唯一培養目標,它還重視培養你的學術能力,鼓勵你獨立思考。”
2013級日語系碩士研究生焦博在北大度過了七年的時光。“在這七年之中,從這裡汲取的不止是知識,還有曾經和朋友的歡笑和老師的諄諄教誨。”“在畢業季,工作和論文的壓力也曾經讓人感到放棄反而會更加輕鬆。但是這時在內心深處還是會想一下:教給自己‘眼中未名水,心中黃河月’的北大,絕對不會讓一個人甘於平庸。離開北大,就是離開了那個曾經因為是學生身份而給自己最好待遇和庇護的場所,到一個規則等一切都不同的地方去開始另一段人生旅途。曾經的北京大學學生的身份,除了代表一張漂亮的簡歷之外,還是一種壓力和責任,時刻督促著自己做出符合北大學生的行為和選擇。因為在北大的精彩已經教會了我要拒絕任何形式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