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庞大但创新不足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动漫已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占GDP的10%。在秋叶原一家知名二手动漫主题店,出售各种尺码的玩偶、玩具等动漫周边产品。虽然已是晚上,顾客仍络绎不绝。服务人员告诉环环(ID:huanqiu-com),每天有上百中国动漫迷来他们店里采购书籍及动漫产品。
日本一些此前趋于没落的行业也借助动漫东风再起。比如,在日本备受追捧的《刀剑乱舞》游戏以及衍生动画、舞台剧使“二次元”们(代指活跃在动漫圈内的年轻人)将自己对角色的爱意传达到实体上,这一刀剑热潮让原本门可罗雀的刀剑美术馆人气上升,提振了传统刀剑铸造业。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动漫进口来源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从日本进口动画金额占进口总额的85.64%,这一数字在2014年为76.02%。日本动漫近几年没有停止扩展中国市场的步伐。由新海诚执导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去年年底在中国上映后斩获5.76亿人民币票房,而改编自岩井俊二原作、由新房昭之执导的动画电影《烟花》12月1日在中国正式上映后,首日票房累计突破2000万人民币,当日票房排名第二。
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
“日本动漫行业已经较为成熟,有一系列的产业关系相辅相成,但也可能会出现隐患”。参访团成员、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教师韦欣表示,日本成熟的动漫业在网络时代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因为这种成熟使得动漫作品的内容似乎形成了套路难以突破,也似乎让制作人忘记了一些东西,反观20年前的日本动漫作品,几乎都可以算作经典,而当今作品的内容和制作精良程度都再难回到当年。
代表团成员冷玉朝也认为,日本动漫业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没有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展漫画行业的边界。龚毅坚(笔名口袋巧克力)认为,日本市场也面临和中国类似的大环境,出版业在下滑,年轻人的阅读方式在变化,但这种转变没有像国内一样快。在中国,之前有很多不错的漫画杂志,但在短短的一两年内互联网平台快速兴起,这种变革是一种颠覆式的。
中国动漫不能照搬日本模式
中国近年来涌现出《大圣归来》《大护法》《大鱼海棠》等一批优秀动漫作品,在制作以及票房方面均表现不俗。代表团成员刘泠汐(笔名牛轰轰)表示,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中国大批网络漫画作者、活跃的动漫平台以及优秀作品,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中国从业者仍在不断摸索。
不少国内漫画近年来也在不断走出国门。在代表团成员冷玉朝看来,中国动漫想要走出去,必须把握住市场规模比日本更大的国内市场。当前,中国动漫产业还在发展阶段,要向日本、美国等国家学习,不管面临什么挑战都要以质取胜。代表团成员、张小盒动漫主笔陈缘风表示,“中国的漫画行业在追求市场化过程中变得浮躁,很多行为都抛弃了原来的艺术追求,导致现在从零开始,需要很长时间来建立市场规则。”
在微博拥有320万粉丝的陈磊(笔名动漫行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萧条,在经历社会动荡之后,人们更喜欢追求精神上的东西,这样的大环境促进了漫画的发展。再加上良好的市场环境、优秀的漫画作者以及成型的氛围成就了今天日本漫画业的繁荣。这一切发展条件都为中国漫画从业者和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考。
“我们也是受日本漫画的影响而衍生出来的一批漫画作者,很多作品的风格都深受日本动漫的影响”,代表团成员、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动画系教师孙思然认为,日本主要是靠纸质书和衍生产品的发行获取收入,而中国的图书市场却在逐渐缩减,书店逐渐消失,书籍的出版发行受到了网络的巨大冲击。陈缘风认为,中国在传统的杂志这条路上没有走得特别完善,现在进入网络时代,腾讯动漫、咪咕等漫画平台的崛起给很多漫画作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可以提供让作者生存下去的稿费,甚至可以直接做动漫作品的电影改编、动画改编,这是非常好的事,也是市场规则已经慢慢完善起来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不管是作者的创作成熟度,还是市场机制的完善都会越来越好。“中国漫画的发展不应照搬日本模式,应该走出自己的路子”,韦欣说。
“随着制作产业的全球化,日本的优势逐渐在减小,中国近年也出品不少让人能够看到希望的好作品,未来一定会至少在亚洲范围对日本造成不小的冲击”,在孙思然看来,从产业上,日本的发展已经在顶端,继续优势领跑的地位会逐渐失去,来自中国的竞争会越来越大,如果中国把握好产业管理方式,这一进程将会加速。
同行的漫画作者们均表示,希望国家与市场能在版权保护、展示与推广途径等方面给予国产动漫更多支持。(李娜)